首頁 > 中華本草 > 通天草功效和作用

【出處】《飲片新參》

【拼音名】TōnɡTiānCǎo

【別名】荸薺梗(《飲片新參》),地栗梗、荸薺苗(《蘇州本產藥材》)。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地上莖。7~8月間,將莖割下,曬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荸薺"條。

【生境分布】主產江蘇、上海、浙江等地。

【性狀】幹燥的莖,呈壓扁狀,長60~90厘米,直徑4~7毫米,頂端有穗狀花序;上部淡黃色,不易拉斷,下部淡綠色,則易拉斷。全體皺縮,表面有縱紋,具光澤;節處稍隆起,質輕松軟,中間空,折斷面內有白色膜狀間隔,用擴大鏡觀察之,呈蜂窩狀。氣微弱。以幹燥、完整、帶黃綠色、無泥土雜質者為佳。

【性味】

①《飲片新參》:"苦,平。"

②《蘇州本產藥材》:"甘,寒。"

【功能主治】

①《飲片新參》:"化濕熱,利小便,通淋。"

②蘇醫《中草藥手冊》:"清熱,利尿。治小便不利,呃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附方】治呃逆:通天草五錢,代赭石一兩。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通天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飲片新參》

【拼音名】TōnɡTiānCǎo

【英文名】WaternutHerb

【別名】荸薺梗、地栗梗、荸薺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eo-charisdulcis(Burm.F.)Trin.ExHenschel

采收和儲藏:7-8月間,將莖割下,捆成把,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荸薺,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00cm。匍匐根莖細長,頂端膨大成球莖。稈叢生,圓柱狀,粗2-5mm,光滑,有多數橫膈膜。無葉片,稈基部有葉鞘2-3。小穗圓柱狀,長1.5-3.5cm,直徑5-6mm,淡綠色有多數花;鱗片卵狀長圓形螺旋狀排列,長約5mm,寬約3mm,中脈1,有淡棕色細點;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1.5倍,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先端不縊縮,有頸並成領狀的環,長約2.4mm,寬約1.8mm,棕色,光滑;花柱基三角形,寬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莖呈扁柱形,長60-90cm,直徑4-7mm,頂端有穗狀花序,莖上部淡黃色,不易拉斷,下部淡綠色,晚拉斷。表面皺縮有縱紋,具光澤,節處稍膨大,質輕而松軟,折斷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狀間隔,放大鏡下觀察呈蜂窩狀。氣微,味淡。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降逆。主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疔瘡;呃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治呃逆:通天草五錢,代赭石一兩。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飲片新參》化濕熱,利小便,通淋。

2.蘇醫《中草藥手酚》:清熱,利尿。治小便不利,呃逆。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通天草相關圖片

通天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通脈丹  下一个:通天蠟燭>>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