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裏白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拼音名】LǐBái

【英文名】GlaucousDiplopterygi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裏白科植物裏白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lopterygiumglaucum(Thunb.exHoutt.)Nakai[PolypodiumglaucumThunb.exHoutt.;Hicriopterisglauca(Thunb.)Ching]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洗凈,曬幹。

【原形態】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3m。根狀莖橫走,被寬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50-100cm,腹面扁平;頂芽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羽片堅紙質,背面粉白色,幼時背面及邊緣有星狀毛,後脫落;對生,近平展,橢圓形,長60-90cm,寬20-30cm,二回羽狀深裂,具有1對羽裂的葉狀苞片;二回羽片30-40對,近對生,線狀披針形,羽狀深裂,中部的較然而。長10-17cm,寬1.5-2.5cm,裂片25-35對,互生,狹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1.4cm,寬2-3mm,第1對裂片有時具有1小裂片。側脈單一或二叉分枝。孢子囊群圓形,由3-4個孢子囊組成,生於羽片背面側脈的中部,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下、杉木林間或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性狀】

1.性狀鑒別根狀莖彎曲,直徑4-6mm;表面褐色,被鱗片,並有彎曲的須根。質堅硬,易折斷,斷面外層為棕色皮層,中央為淡黃色中柱。氣微,味淡後微辛。

2.顯微鑒別根狀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壁微木化。皮層寬廣,細胞類圓形,壁木化,近內皮層的4-6列,細胞壁強烈加厚,幾無胞腔;內皮層可見凱氏點。原生中柱維管束周韌型,木質部由胞腔較大的管胞和稍小的薄壁細胞組成。薄壁細胞含有澱粉粒。

【化學成份】含裏白醇(diplopterol)。

【性味】苦;澀;涼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血;化瘀接骨。主胃脘痛;鼻衄;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塞鼻;或調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及髓部:味微苦、澀、性涼。有行氣止血,接骨的功能。用於胃痛、鼻衄,骨折。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裏白相關圖片

裏白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李子  下一个:理肺散>>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