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藥性論》
【拼音名】WánɡGuāZǐ
【別名】赤雹子(《本草衍義》),馬雹兒子(《瀕湖集簡方》),土瓜仁(《本草匯言》)。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王瓜的種子。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實,對剖,取出種子,洗凈後曬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王瓜"條。
【生境分布】產浙江。
【性狀】幹燥的種子,形似螳螂頭,長約1.5厘米,寬約8~12毫米。外表褐色,或帶有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有細密顆粒狀突起,中部略呈三角形寬帶狀,邊緣突起成棱脊,兩端各有一圓鈍部分,頂端各有凹孔;種皮堅厚;有3室,兩端室內無種仁,各有1孔,中間1室較大,內有種仁1粒,呈扁平三角形或長方圓形,有褐色菲薄之內種皮包被。種仁黃褐色或黃白色,富含脂肪。
【性味】《綱目》:"酸苦,平,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大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治肺痿吐血,黃疸,痢疾,腸風下血。
①《藥性論》:"主小便數遺不禁。"
②《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治黃病,生用;治肺痿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炒用。"
③《本草衍義》:"治頭風。"
④《綱目》:"治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心肺伏熱,吐血衄血:土瓜子微炒,研細,空心服二錢,白湯送。(《皮心垣家抄》)
②治黃疸胃熱久不退:土瓜子微炒,煎湯飲。(《皮心垣家抄》)
③治大便下血:土瓜仁一兩,生地黃二兩(俱炒黑),黃連五錢(焙)。共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飲下。(《本草匯言》)
④治反胃吐食:王瓜子配平胃散末二錢,煎服。(《四川中藥誌》)
⑤治筋骨痛攣:馬雹兒子炒開口為末,酒服一錢。(《瀕湖集簡方》)
【摘錄】《*辭典》
王瓜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藥性論》
【拼音名】WánɡGuāZǐ
【英文名】SeedofJapaneseSnakegourd
【別名】赤雹子、馬雹兒子、土瓜仁、土瓜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王瓜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實,對剖,取出種子,洗凈後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質藤本。塊根紡錘形,肥大。莖細弱,多發枝,具縱棱和槽,被短柔毛。卷須2歧,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3-10cm,具縱條紋,密被短茸毛和疏短剛毛狀軟毛;葉片紙質,闊卵形或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細齒或波狀齒,長5-13(-19)cm,寬5-12(-18)cm,常3-5淺裂至深裂,或有時不分離,裂片卵形或倒卵形,上面深綠色,被短絨毛和疏散短剛毛,下面淡綠色,必被短茸毛,基出掌狀脈5-7條,細脈,網狀。花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或1單花與其並生,總花梗長5-10cm,具縱條紋,被短茸毛;花梗短,約5mm,被短茸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3mm,全緣,被短茸毛,稀無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長6-7cm,基部徑約2mm,全緣,,被短茸毛,稀無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長6-7cm,基部徑約2mm,先端徑約7mm,被短茸毛,列片線狀披針形,長3-6mm,寬約1.5mm;花冠白以,裂片長圓狀卵形,長14-15(-20)mm,寬約6-7mm,具極長的絲狀流蘇;雄蕊3,花絲短,分離;退化雌蕊剛毛狀;雌花單生,花梗短,長0.5-1cm,子房長圓形,均密被短柔毛,花萼花冠與雄花同。審查實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球形,長6-7cm,徑4-5.5cm,成熟時橙紅色,平滑,兩端鈍圓,具喙;果柄長約5-20mm,被短柔毛。種子橫長圓形,長7-12mm,寬7-14mm,被短柔毛。種子橫長圓形,長7-12mm,寬7-14mm,深褐色,兩側室大,近圓形,徑約4.5mm,表面具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長方體十字形,分3室,兩端每室外邊各有一圓形凹陷或成小孔狀,室內中空。中間1室外圍有1人寬環,長1-1.2cm,寬6-8mm。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有時兩端略呈亮灰色。全體粗糙,有眾我的小突起。體輕,種皮堅硬,破開後,中間室內可見2片長方形的子葉,油性大。氣微,味淡。
以粒大、飽滿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紅棕色。①種皮表皮細胞為1列柵狀細胞,斷面觀呈類長方形,長短不一;角質層淡黃棕色或幾無色,厚薄不勻,約至22μm;表面觀呈類多角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可見波狀彎曲的角質細條紋,有的表皮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結晶。②厚壁細胞為靠外側的種皮厚壁細胞,多成片存在,細胞較大,壁較厚,黃棕色。③石細胞數個成群,或單個散在,細胞較小,壁甚厚,紅棕色,呈類方形、類圓形、圓形、圓多角形或類長方形,有的有少數分枝,直徑25-68μm,長約至132μm,壁厚6-23μm,孔溝明顯,胞腔內充滿黃棕色或紅棕色物,其中包埋有草酸鈣方晶,也有1個石細胞含2個結晶。④星狀細胞形狀不規則,具數人分枝或突起,細胞直徑11-27μm,壁稍厚者無色或淡棕色,較厚才棕色,木化,紡孔明顯。⑤草酸鈣方晶呈類主形、雙錐形或類多角形,直徑3-11μm,長至17μm。⑥色素塊紅棕以,大小不一,散在。⑦子葉細胞充滿類圓形和類多角形糊粉粒,直徑2-15μm;並含脂肪油滴和脂類物質。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15%,油中含栝樓酸(tri-chosanicacid)[1].還含氨基酸,其中愉谷氨酸(glutamicacid),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和亮氨酸(leucine)的含量較高[2]。此外,還含γ胍基丁酸(γ-guanidinobutyricacid),α,β-二氨基丙酸(α,β-diaminopropionicacid),豆甾烷醇(stigmastanol)
【性味】味酸;苦;性平
【歸經】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肺痿吐血;黃疸;痢疾;;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藥性論》:主小便數遺不禁。
2.《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治黃病,生用:治肺痿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炒用。
3.《本草衍義》:治頭風。
4.《綱目》:治反胃吐食。
5.《本草匯言》:土瓜子,潤肺化痰,清火止血之藥也。此藥寒潤流利,故《大氏方》稱為潤心肺,止吐血之暴熱;涼肝脾,退黃疸之久延。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