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XǐMǎLāYǎZǐMòLì
【來源】紫茉莉科喜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himalaica(Edgew.),Heim.,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西藏。
【性味】辛、甘,溫。
【功能主治】補益脾腎,利水。主治腎炎水腫,淋病等癥。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喜馬拉雅紫茉莉《*辭典》
【出處】《哂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XǐMǎLāYǎZǐMòLì
【別名】八朱(藏名)。
【來源】為紫茉莉科植物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根。8~9月挖根,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短毛。根較粗。莖直立,具明顯的節,基部分枝。葉對生,卵形至心形,邊緣具微鋸齒,有柄。花1至數朵聚生枝頂,花梗上密被褐色腺毛;萼狀總苞5裂;花萼紫紅色。果革質,有棱。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田野。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溫,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補益脾腎,利水。治腎炎水腫,淋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摘錄】《*辭典》
喜馬拉雅紫茉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XǐMǎLāYǎZǐMòLì
【別名】八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茉莉科植物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rabilishimalaica(Edgew.Heimerl.[OxybaphushimalaicusEdgew.]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趁鮮剝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橫切和縱切成塊,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粗壯。莖直立,有分枝,全林密被腺毛。葉對生;有柄,長1-2cm;葉片線形或卵狀心形,長3-7cm,寬1.8-4.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心形,上面密生微毛,邊緣波狀或有不明顯的齒。圓錐花序,總苞鐘狀,先端5齒裂,內有1朵花,花被筒狀,薔薇紅色或紫色,喇叭狀,筒部較短,在於房之上收縮,緣部開展,5裂;雄蕊4,與花被近等長,不伸出;子房上位,1心皮,1室,花柱線形,與花被等長或稍長,住頭膨大,數裂。瘦果,橢圓形成卵形,較粗糙,黑色,長約5mm。種子有胚乳。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甘肅、雲南、四川、西藏。
【性狀】性狀鑒別根圓柱形,常橫切或縱切成大小不規則決片。橫切者類圓柱狀或圓片狀,直徑達4cm,栓皮表面棕褐色,有縱溝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支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橫切面灰白色,有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縱剖面有縱條紋。粉性。氣微,味辛,嚼之有刺喉感。(圖2)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外側數列細胞壁木栓化,內側細胞壁木栓化不明顯。皮層散有粘液細胞,直徑20-150μm,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斷續環狀排成數輪,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圖3)粉末特征:灰白色。①澱粉粒眾多,單粒圓形或橢圓形,臍點點狀或飛鳥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②草酸鈣針晶多見,長12-130μm。③導管主為梯紋或網紋,直徑25-35μm。
【藥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本植物種子的乙醇提取物600mg/kg灌胃,預先給藥5d後與雄鼠合籠,再繼續給藥14d,對雌性小鼠有明顯抗生育作用,其妊娠抑制率為53.85%(P<0.05)[1]。
2.毒性種子乙醇提取物小鼠1次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大於16.67g/kg。在抗生育試驗中發現,本品對部分動物可致肉眼可見的腫瘤生長,在高劑量組(600mg/kg),13只中2只長有腫瘤,一只肝臟上長有6個直徑1~2cm的白色脂肪狀包塊,另一只長於皮下肌層內;在低劑量組(300mg/kg),12只中3只於皮下肌層間長有白色脂肪狀瘤[1]。
【性味】甘;微辛;性微溫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溫陽利水。主陽虛水腫;陽痿;淋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