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沙柳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āLiǔ

【別名】筐柳、降馬[藏名]

【來源】楊柳科沙柳SalixcheilophilaSchneid.,以鮮莖、葉、樹皮入藥。

【生境分布】內蒙古、河北、陜西、山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辛、甘,溫。

【功能主治】解表祛風。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膚瘙癢,慢性風濕。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沙柳《*辭典》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ShāLiǔ

【別名】降馬(藏名)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沙柳的枝葉和樹皮。隨用隨采。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帶紫色,初有貼生絲毛,後無毛。葉條形或條狀倒披針形,長1.5~5厘米,寬3~7毫米,邊緣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細齒,下半部近全緣,上面初有絹狀毛,後幾無毛,下面灰色,有絲毛;葉柄長1~3毫米,有長柔毛。花序軸密生長柔毛;苞片倒卵狀矩圓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體;雄花序長1.5~2.3厘米;雄蕊2,花絲合生;雌花序長1.5~2厘米;子房密生短絲毛。蒴果長3毫米,無梗,裂開為2瓣。種子具長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於河谷溪邊濕地。分布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辛甘,溫。"

【功能主治】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表祛風。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膚瘙癢,慢性風濕。"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瘡癤癰腫,樹皮搗爛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沙柳《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ShāLiǔ

【別名】筐柳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烏柳的枝葉、樹皮或須狀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cheilophilaSchneid.

采收和儲藏:春季采收枝葉,夏、秋季采須狀根,全年采收樹皮,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枝初被絨毛,後無毛。芽具長柔毛。葉片線形,長2.5-5cm,寬3-7mm,上面綠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葉緣我卷,上部具腺鋸齒,下部全緣;葉柄具柔毛。花序與葉同時開放,基部具2-3小葉;雄花序長1.5-2.3cm,密花;雄蕊2,完全合生,花藥4室,黃色;苞片基部具柔毛;腺體1,腹生;雌花序長1.3-2cm,密花,花序軸具柔毛;子房密被短毛;腺體1。蒴果長約3m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50-3000m的山河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散瘀消腫。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膚瘙癢;慢性風濕;瘡癤癰腫;腰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表祛風。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膚瘙癢,慢性風濕。

2.《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瘡癤癰腫,樹皮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沙柳相關圖片

沙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沙芥  下一个:沙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