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香膠木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XiānɡJiāoMù

【別名】假玉桂

【來源】榆科香膠木CeltisphilippinensisBlanco,以根皮、葉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

去瘀散結,消腫止血。

跌打瘀腫,扭挫傷:鮮根皮搗爛酒調外敷。

外傷出血:鮮葉搗爛外敷,或用根皮研粉撒布患處。

瘡癤腫痛:鮮根皮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香膠木《*辭典》

【出處】《陸川本草》

【拼音名】XiānɡJiāoMù

【別名】茶膠樹、刨花(《海南植物誌》),牛耳膠、瓢花木(《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樟科植物毛黃肉楠的樹皮或葉。春、夏采收。

【原形態】小喬木或灌木,高達4~6米。枝有棕色絨毛。葉互生,常3或5片近輪生;葉片革質,倒卵形成橢圓形,長12~20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漸尖,基部急尖,新葉兩面有紅棕色絨毛,老葉上面光亮,下面有銹色毛;中脈及側脈上面稍凸起,下面明顯凸起;葉柄粗,長1.5~3厘米,有絨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狀花序腋生;雄花序長6厘米,雄花花被裂片橢圓形,長3毫米,有長柔毛,雄蕊9,最內的3枚基部的腺體通常無柄,花絲有長柔毛,花藥長圓形,退化雌蕊細小,柱頭2淺裂;雌花序長10厘米,雌花花被裂片長1.5~2毫米,有緣毛,外面有長柔毛,退化雄蕊細小,雌蕊有長柔毛,花柱彎曲,柱頭2裂。果球形,徑4~6毫米,果托盤狀。花期8~12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布】生混交林中,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陸川本草》:"辛,平。"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皮、葉:驅風,消腫,破積,解毒。治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②《廣西藥植名錄》:"葉:止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香膠木《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拼音名】XiānɡJiāoMù

【英文名】BarkorleafofPiloseActinodaphne

【別名】茶膠樹、刨花、茶膠木、膠木、牛耳膠、瓢花木、老人木、毛樟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倒卵葉黃肉楠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odaphnepilosa(Lour.)Merr.

采收和儲藏:春、夏采收。根,除去須根、泥土;樹皮和葉,除去雜質曬幹

【原形態】毛黃肉楠,小喬木或灌木,高達4-6m。枝有棕色絨毛。葉互生,常3或5片近輪生;葉片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2-2Ocm,寬5-12cm,先端急漸尖,基部急尖,新葉兩面有紅棕色絨毛,老葉上面光亮,下面有銹色毛;中脈及側脈上面稍凸起,下面明顯凸起;葉柄粗,長1.5-3cm,有絨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狀花序腋生;雄花序長6cm,雄花花被裂片橢圓形,長3mm,有長柔毛,雄蕊9,最內的3枚基部的腺體通常無柄,花絲有長柔毛,花藥長圓形,退化雌蕊細小,柱頭2淺裂;雌花序長10cm,雌花花被裂片長1.5-2mm,有緣毛,外面有長柔毛,退化雄蕊細小,雌蕊有長柔毛,花柱彎曲,柱頭2裂。果球形,徑4-6mm,果托盤狀。花期8-12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辛;苦;性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跌打傷痛;坐骨神經痛,胃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皮、葉:驅風,消腫,破積,解毒。

2.《廣西藥植名錄》:葉:止咳。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香膠木相關圖片

香膠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香加皮  下一个:香膠木根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