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消毒藥功效和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XiāoDúYào

【別名】如意草、箭頭草(《山西通誌》),罐嘴菜、小犁頭草、地黃瓜(《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斜上或伏臥。基出葉具長柄,葉片腎狀卵形,或三角狀腎形,長1.5~2.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鈍,或三角形,基部心形至半月形,邊緣有淺波狀圓齒;莖生葉扁心形或三角狀心形,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7~20毫米,全緣或有疏鋸齒。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梗長5~8厘米;萼片5,披針形,長4~5毫米;花瓣連距長12毫米,距長2~3毫米,側瓣稍有毛,唇瓣有紫條,較它瓣短。蒴果無毛,開裂為3瓣。

【生境分布】生田坎、山坡、水溝陰濕之處。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性味】

①《植物名實圖考》:"味苦辛。"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微苦。"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實圖考》:"以末塗惡瘡。"

②《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治蛾子,刀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搗爛敷或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蛾子:鮮消毒藥搗爛,泡淘米水,含口中,隨時更換;另外敷於頸項下,以蛾消為度。(《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消毒藥適量。嚼爛,敷傷處。(《貴州草藥》)

③治無名腫毒:消毒藥兌淘米水,搗絨,敷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消毒藥《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XiāoDúYào

【英文名】HerbViolaeVerecundae

【別名】如意草、箭頭草、罐嘴菜、小犁頭草、地黃瓜、水白地黃瓜、白花蚶殼草,帶血犁頭草、勝利草、白老碗、三角金磚,田螺師、水爛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verecundaA.Gray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20cm。根莖短粗,斜生或垂直,密生多條須根。地上莖常數條叢生,稀單一,直立或斜生,平滑無毛。基生葉葉片寬心形、狼狀心形或腎形,長1.5-3cm,寬1.5-3.5cm,先端圓或微尖,基部寬心形,兩側垂片平展,邊緣具向內彎曲的淺波狀賀齒;莖生葉少,疏列,與基生葉相似,但基部的彎缺較深,幼葉的垂片常鄭折;葉柄長1.5-7cm,基生葉柄較長,具翅;基生葉托葉褐色,下部與葉柄合生,狹披針形,莖生葉托葉離生,綠色,卵狀披針形或匙形。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生於莖生葉的葉腋,具細弱的花梗;花梗遠長於葉片;萼片5,卵狀披針形,基部附屬物短,末端平截具淺齒:花瓣5,距短,呈截具淺齒:花瓣5,距短,呈淺囊狀,長1.5-2mm。蒴果長圓形,淡黃色,基部具狹翅關附屬物。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濕草地、山坡草叢、灌叢、雜木林林緣、田野、宅旁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基生葉具長柄,寬心形。莖纖細,單葉互生,心形,洗端鈍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圓齒,基部有2枚小形披針形托葉。花頂生,淡棕紫色。氣微,味微澀/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止血。主肺熱咳嗽;乳蛾;眼結膜炎;疔瘡腫毒;腹蛇咬傷;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1、治上感、結膜炎(如意草)全草30-60g。水煎。或鮮全草適量搗汁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2、治蛾子鮮消毒藥少許,搗爛泡淘米水,含嘴裏(吞下無妨),隨時更換。另用消毒藥適量,兌淘米水,氣急敗爛敷於頸項下,以蛾消為度,(《貴州民間藥物》)3、治肺熱咳嗽鮮消毒藥60g,馬兜鈴30g。水煎溫服。

4、治結膜炎,刀傷消毒藥、千裏光各30g。共搗爛取汁,滴眼或外塗患外,每日3次。(3-4方出自《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5、治一切紅腫及癀毒消毒藥、芙蓉花葉、小血藤葉、生半夏及夏枯草各等分/曬幹研成末,調開水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6、治蜊蛇咬傷如意草和紫花地丁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7、治刀傷將消毒藥適量,嚼爛,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消毒藥相關圖片

消毒藥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橡實殼  下一个:消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