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QīnɡSīLónɡ
【別名】陰痧草、陽痧草、曬不死、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蘭
【來源】蕨類石松科青絲龍LycopodiumhamiltoniiSpreng.,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湖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破血,消腫止痛。主治泄瀉,頭痛,高熱,咳嗽。外用治腫毒。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青絲龍《*辭典》
【出處】《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QīnɡSīLónɡ
【別名】陰痧草、曬不死、陽痧草、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蘭
【來源】為石松科植物哈氏石松的全草。夏、秋間采,曬幹。
【原形態】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高6~16厘米。莖叢生,直立或彎曲,上部莖2歧分枝。葉革質,螺旋狀排列,披針形,長1~1.5厘米,寬0.1~0.2厘米,先端尖鈍,基部楔形,有光澤,全緣,中脈明顯,側脈不明顯;無柄。孢子葉較小,生於枝的上部,與營養葉同形。孢子囊腎形,單生於葉背面近基部處。
【生境分布】附生於山間石上及樹上。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臺灣。
【性味】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破血,消腫止痛。治高熱,頭痛,咳嗽,泄瀉,腫毒。
【註意】根多食易引起反胃。
【附方】
①治高熱:哈氏石松五錢,水箭三錢,烏泡葉(芽)九枚,老鼠黃三錢.千年灰二錢。水煎服,每日服三次。
②治咳嗽:哈氏石松根二錢,茶石紅三錢,絲毛花三錢,水煎服。
③治腫毒:哈氏石松、蜈蚣七、山烏龜、草烏、鐵馬錢,共搗爛,敷患處。
④治頭虱:哈氏石松全草,用火酒搗搽。
【摘錄】《*辭典》
青絲龍《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QīnɡSīLónɡ
【英文名】all-grassofThickrootNettle
【別名】陰痧草、曬不死、陽痧草、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閩浙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egmariurusmingcheensisChing[LycopodiummincheenseCh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去凈泥土、雜質,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哈氏石松,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高6-16cm。莖叢生,直立或彎曲,上部莖2歧分枝。葉革質,螺旋狀排列,披針形,長1-1.5cm,寬0.1-0.2cm,先端尖鈍,基部楔形,有光澤,全緣,中脈明顯,側脈不明顯;無柄。孢子葉較小,生於枝的上部,與營養葉同形。孢子囊腎形,單生於葉背面近基部處。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林下樹幹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破血;消腫止痛;解毒。主高熱;頭痛;咳嗽;泄瀉;腫毒;頭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根多食易引起反胃。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