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芭蕉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BāJiāoGēn

【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全年可采。

【原形態】

芭蕉(《漢書》文穎註),又名:巴且(《漢書》),天苴(《史記》徐廣註),綠天、扇仙(《群芳譜》),香蕙、甘露樹、大葉芭蕉。

多年生草本。莖短,通常為葉鞘包圍而形成高大的假莖,高約4米。葉長2~3米,寬25~30厘米,基部圓形或不對稱,先端鈍,表面鮮綠色,有光澤,中脈明顯粗大,側脈平行;葉柄粗壯,長達3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余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藥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漿果三棱狀長圓形,肉質。種子多數。

【生境分布】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質1.19%、粗纖維素49.69%。

【性味】

①《本草備要》:"味甘,大寒。"

②《四川中藥誌》:"性涼,味淡,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①《食療本草》:"主黃疸。"

②《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幹人,並絞汁服;腫毒遊風,風疹,頭痛,並研罯敷。"

③《本草從新》:"瀉熱解毒。治一切腫毒,發背欲死,亦遊風疹,風熱頭痛,產後血脹,消渴飲水,天行熱狂,血淋澀痛,瘡口不合。"

④《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水腫腳氣。"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通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註意】《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附方】

①治消渴,口舌幹燥,骨節煩熱: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聖惠方》)

②治黃疸病:芭蕉根三錢,山慈姑二錢,膽草三錢。搗爛,沖水服。(《湖南藥物誌》)

③治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旱蓮子一兩,芭蕉根一兩。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聖惠方》)

④治血崩、白帶:芭蕉根半斤,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江西草藥》)

⑤治胎動不安:芭蕉根二至三兩。煮豬肉食。(《湖南藥物誌》)

⑥治高血壓:芭蕉根莖煎汁,或同豬肉煮食。(《浙江民間草藥》)

⑦治發背欲死:芭蕉搗根塗上。(《肘後方》)

⑧治瘡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齋直指方》)

⑨治疔瘡走黃:芭蕉根搗汁一宮碗灌之。(《冷廬醫話》)

⑩治小兒赤遊,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汁塗之。(《子母秘錄》)

⑾治風蚛牙,頤頰腮腫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熱漱牙腫處。(《昔濟方》)

【備註】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辭典》

芭蕉根《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本草衍義》: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莖止一花,全如蓮花。葉亦相似,但其色微黃綠,從下脫葉。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蓮樣,然未嘗見其花心,剖而視之亦無蕊,悉是葉,但花頭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開,直至中秋後方盡。凡三葉,開則三葉脫落。北地惜其種,人故少用。

【拼音名】BāJiāoGēn

【英文名】RootofJapaneseBanana

【別名】芭蕉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abasjooSieb.EtZucc.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芭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2.5-4m。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花序頂和,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cm,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先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cm,具3-5棱,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黟以,具疣突及不規則棱角,寬6-8mm。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

資源分布:我國臺灣可能有野生。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炎熱的氣候,忌嚴寒。宜選擇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水分適度的地塊栽培。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法。3-5月,從蕉園中挖掘分生的吸芽苗,按行株距2m×2m挖穴,施足基肥,定植。

田間管理,每年施服3-6次,中耕除草3-4次。每株留吸芽1株,過多的吸芽砍除。霜凍期用稻草覆蓋防寒。

病蟲害防治,葉斑病,可用波爾多液噴霧。象鼻蟲,幼蟲為害蕉心,可用誘殺或人工捕殺成蟲的方法來防治。

【化學成份】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質1.19%、粗纖維素49.69%。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胃;脾;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渴;利尿。主熱病;煩悶消渴;癰腫疔毒;丹毒;崩漏;淋濁;水腫;腳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註意】《本草用法研究》:“陽虛脾弱無實熱者,忌用。”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主黃疸。

2.《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幹人,並絞汁服;腫毒遊風,風疹,頭痛,並研?敷。

3.《本草從新》:瀉熱解毒。治一切腫毒,發背欲死,赤遊風疹,風熱頭痛,產後血脹,消渴飲水,天行熱狂,血淋澀痛,瘡口不合。

4.《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水腫腳氣。

5.《貴州民間方藥集》:通便秘。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芭蕉根相關圖片

芭蕉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巴掌草  下一个:芭蕉花>>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