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魚彭)魚鰓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誌》。

【拼音名】(YúPénɡ)YúSāi

【英文名】gill,branchiaofJapaneseDevilray;Mobula

【來源】

藥材基源:為蝠鱝科動物雙吻前口蝠鱝、日本蝠鱝及近緣種蝠鱝的鰓。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ntabirostris(Walbaum)2.Mobulajaponica(MulleretHenl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撈,捕殺後,將鰓取出,用淡水洗去鹹質,曬幹。

【原形態】

1.雙吻前口蝠鱝,體盤菱形,寬逾6m,重達2000kg以上。體盤寬為長的2.2-2.4倍,前緣圓凸,後緣凹入。頭寬大,稍突起,前緣扁平,胸鰭前部分化為側扁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大而長橢圓形,能自由搖動,並能從下向上轉卷成管狀。眼大,側位,眼間隔頻寬,眼球比噴水孔寬約大2倍,噴水孔橫橢圓形。鼻孔亞前位,於上頜角前方。口前位,很寬大,下頜突出,上頜無牙,下頜具一細狹牙帶,牙細小,粒狀,約100余縱行。鰓孔很寬,前後距離約相等。小型背鰭1個,約為腹鰭的1/2,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腹鰭小,長方形,約與胸鰭後角在同一水平級上。尾細短,約為射幹長的1.2倍。尾刺1個,短寬,包於皮下。體背淺青灰色,頭的前部及尾的後部均黑褐色,體盤外緣灰褐色,胸鰭外部、後部及腹鰭為青灰色,肛門周圍黑色。大者背面深青褐色,頭側至肩區具類橢圓形灰白大斑1對,腹面淡白色。

2.日本蝠鱝,本種與前種主要差別為:頭鰭中側扁,作角狀突出於眼前,能自由搖動,亦能從下向外轉卷呈“S”形。口下位,寬平近前,上下頜具一細牙橫帶,每橫帶約由150縱行組成,前面牙較小,扁圓形;後面牙漸大,橢圓形橫條狀,每牙具1-3個齒頭。尾細長,幾為體長的3倍,尾刺1個,短小。體背面粗糙,青褐色,腹面白色。頭鰭裏青褐色;外側白色。尾的兩側具白色小鱗。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暖水性中上層大型鱝類。主食浮遊甲殼類及小魚。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於黃海、東海和南海。

2.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略呈耳狀,長約40cm,寬約16cm。全體由100多塊鰓小瓣組成,每一鰓小瓣又由37塊分離的小瓣左右對稱排列。上部灰黑色,下部由一層極薄的黃的折色膜包裹。質地堅韌。氣微腥,味微鹹。

【化學成份】鰓含粘蛋白(mucin),N-二十四碳酰基-Δ4,5,Δ11,12(Z)-鞘氨醇[N-tetracosanamido-Δ4,5,Δ11,12(Z)-sphingosine],膽甾醇硬脂酸酯(cholesterylstearate),胸腺嘧啶(thymine),膽甾醇(cholesterol),N,N-二甲基尿素(N,N-dimethylurea),尿素(urea),硬脂酸(stearicacid)。

【性味】味鹹;性寒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透疹;解毒。主小兒麻疹;麻疹後痢疾;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誌》:鰓有清熱解毒,透疹之功能。主治小兒麻疹、瘡癤。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魚彭)魚鰓相關圖片

(魚彭)魚鰓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魚彭)魚腦  下一个:阿爾泰扭藿香>>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