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異木患功效和作用

【出處】《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YìMùHuàn

【別名】大果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異木患的根、莖、葉。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大灌木至小喬木,高2~4米,全株薄被柔毛。葉掌狀3小葉,頂生小葉橢圓形或尖卵形,長4~9厘米,寬1.5~2.5厘米,兩端尖,邊緣有疏齒,側生小葉較小,偏斜,有柄,有尖齒。總狀花序腋生;花細小,黃白色,4數。果圓形,熟時不開裂。

【生境分布】生於山野、疏林下、丘陵或灌叢中。分布廣東。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通利關節,散瘀活血。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葉:治感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

【摘錄】《*辭典》

異木患《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YìMùHuàn

【英文名】RootofGreenAllophyllus

【別名】大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異木患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ophylusviridisRadl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

【原形態】異木患灌木,高1-3m。小枝灰白色,被微柔毛。三出復葉;葉柄長2-4.5cm或更長,被柔毛;小葉柄長5-8mm;葉片紙質,頂生的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很少卵形或闊卵形,長5-15cm,寬2.5-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生的較小,披針狀卵形或卵形,兩側稍不對稱,基部鈍,外側闊楔形,邊緣有小鋸齒,幹時上面黑褐色,僅背面側脈的腋內有簇毛。花序總狀,主軸不分枝,密花,近直立或斜升,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被柔毛,總花梗長1-1.5cm;花較小;苞片鉆形,比花梗短;萼片無毛;花瓣闊楔形,長約1.5mm,鱗片深2裂,被須毛;花盤、花絲基部和子房均被柔毛。果近球形,直徑6-7mm,紅色。花期8-9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至中海地區的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各地。

【性味】甘;溫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異木患相關圖片

異木患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異被赤車  下一个:異穗卷柏>>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