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楊櫨耳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YánɡLúěr

【別名】楊廬耳(《政和本草》)。

【來源】為寄生於楊櫨樹上的木耳。

【原形態】植物形態參見"木耳"條。

【性味】《本草拾遺》:"平,無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老血結塊,破血,止血。煮服之。"

【摘錄】《*辭典》

楊櫨耳《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YánɡLúěr

【英文名】Jew'sEaronJapaneseWeigela

【別名】楊廬耳

【來源】

藥材基源:為寄生於忍冬科植物半邊月楊櫨樹上的木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TremellaauriculaL.exHook.];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HirneolapolytrichaMont.];Auriculariadelicata(Fr.)P.Henn.

【原形態】

1.木耳子實體叢生,常覆瓦狀疊生。耳狀。葉狀或近林狀,邊緣波狀,薄,寬2-6cm,最大者可達12cm,厚2mm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基部固著於基質上。初期為柔軟的膠質,粘而富彈性,以後稍帶軟骨質,幹後強烈收縮,變為黑色硬而脆的角質至近革質。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絨毛。絨毛基部褐色,向上漸尖,尖端幾無色,(115-135)μm×(5-6)μm。裏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鎖狀聯合的菌絲組成,粗約2-3.5μm。子實層生於裏面,由擔子、擔孢子及側絲組成。擔子長60-70μm,粗約6μm,橫隔明顯。孢子腎形,無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無色,常生於子實層表面。

2.毛木耳子實體初期杯狀,漸變為耳狀至葉狀,膠質、韌,幹後軟骨質,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皺褶,直徑10-15cm,幹後強烈收縮。不孕面灰褐色至紅褐色,有絨毛,(500-600)μm×(4.5-6.5)μm,無色,僅基部帶褐色。子實層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並稍有皺紋,成熟時上面有白色粉狀物即孢子。孢子無色,腎形,(13-18)μm×(5-6)μm。

3.皺木耳子實體群生,膠質,幹後軟骨質。幼時杯狀,後期盤狀至葉狀,(2-7)cm×(1-4)cm,厚5-10mm,邊緣平坦或波狀。子實層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顯的皺褶並形成網格。不孕面乳黃色至紅褐色,平滑,疏生無色絨毛;絨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圓柱形,稍彎曲,無色,光滑,(10-13)μm×(5-5.5)μ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櫟、榆、楊、槐等闊葉樹腐木上。

2.生於楊、柳、桑、槐等闊葉樹腐木上。

3.生於闊葉樹腐木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全國各地,各地還有人工栽培。

2.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區,各地有人工栽培。

3.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甘;苦;平;無毒

【歸經】脾;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主瘀阻血凝;癥瘕結塊;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2g;或燉服。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主老血結塊,破血,止血。煮服之。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楊櫨耳相關圖片

楊櫨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陽桃葉  下一个:楊梅>>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