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YóuCǎo
【別名】田中遊草(《分類草藥性》),蓉草(《廣州植物誌》),西遊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牛草(《四川中藥誌》)。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遊草的全草。全年可采,以4~5月采者為多。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稈下部伏臥地面或傾斜,並於節處生根,直立部分高約40厘米,其節常具倒生微毛。葉鞘光滑或粗糙,上部者通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1~2毫米,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愈合;葉片扁平或卷折,披針形,粗糙,長5~20厘米,寬約4~6毫米。圓錐花序卵形或矩圓形,長5~10厘米,分枝較細,具角棱,長達4厘米;小穗長3~4毫米,寬約1.5毫米,具短柄;小穗含1花,無芒;穎退化;外稃具5脈,脊背與邊緣均具刺毛;內稃具3脈,脊上有硬纖毛;雄蕊6,花藥長約2.5毫米。穎果,長約2.5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長於水邊潮濕處。分布四川、廣東、廣西、貴州、臺灣、福建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誌》:"性平,味澀,無毒。"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通經絡,利小便。治感冒,頭痛身疼,瘧疾,痹痛麻木,白帶。
①《分類草藥性》:"治白帶,通經。"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寒解表,利水除濕。治四肢麻木。"
③《四川中藥誌》:"能散寒解表,通經絡。治瘧疾,感冒頭身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8錢。
【附方】
①治瘧疾長久不愈:遊草、寒經草、野煙頭。煎服。(《重慶草藥》)
②治涼寒發燒身痛:遊草、土地檎、馬蹄草。煎服。(《重慶草藥》)
【摘錄】《*辭典》
遊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YóuCǎo
【英文名】HerbofClubheadCutgrass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遊草和假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ersiahexandraSw.2.Leersiajaponicamakino[LeersiahexandraSw.var.japonica(Makino)Keng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曬幹。
【原形態】1.稈下部伏臥地面或傾斜,並於節處生根,其節常具倒生微毛。葉鞘光滑或粗糙,上部者通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1-2mm,其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愈合;葉片扁平或卷折,披針形,粗糙,長3-12cm,寬約4-6mm。圓錐花序卵形或矩圓形,長5-10cm,分枝較細,具角棱,長達4cm;小穗長3-4mm,寬約1.5mm,具短柄,小穗含1花,無芒;穎退化;外稃具5脈,脊背與邊緣均具刺毛;內秀具3脈,脊上有硬纖毛;雄蕊6,花藥長約2.5mm。穎果,泛約2.5mm。花、果期夏、秋季。2.假稻多年生草本。稈下部伏臥地面,節上可生線形而多分枝的須根,上部向上斜升,高達80cm,其節密生倒氈地鞘通常短於節間,粗糙或平滑;葉舌長1-3mm,頂部截平,基部兩側與葉鞘愈合;葉片扁平,長5-15cm,寬4-8mm,粗糙,下面光滑。圓錐花序長9-12cm;分枝光滑,具角棱,較壓扁,直立或斜升,長達6cm;小穗長4-6mm,草綠色或帶紫色;外稃具5脈,脊具刺毛,內稃具3脈,中脈也具刺毛;雄蕊6,花藥長約3mm。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2.假稻生於水邊。
資源分布:1.2.假稻分布於華東、華中及河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平;辛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利濕;通絡止痛。主感冒;頭痛身疼;瘧疾;白帶;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附方】①治瘧疾長久不愈:遊草、寒經草、野煙頭。煎服。(《重慶草藥》)②治涼寒發燒身痛:遊草、土地榆、馬蹄草。煎服。(《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白帶,通經。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寒解表,利水除濕。治四肢麻木。
3.《四川中藥誌》:能散寒解表,通經給。治瘧疾,感冒頭身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