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úBiēJīnXīnɡ
【別名】抱石蓮、魚鱉草、金絲魚鱉草、山豆爿草、石瓜子、金龜藤、螺厴草
【來源】水龍骨科骨牌蕨屬植物抱石蓮Lepidogrammitisdrymoglossoides(Bak.)Ching,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曬幹或鮮用。
【性味】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涼血祛瘀。用於小兒高熱,肺結核,內、外傷出血,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魚鱉金星《*辭典》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YúBiēJīnXīnɡ
【別名】瓜子金(《植物名實圖考》),瓜子菜、瓜米菜(《貴州民間方藥集》),金絲魚鱉、魚鱉草(《浙江中藥手冊》),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四川中藥誌》),肉石斛、巖瓜子草、擦不爛、瓜子蓮(《湖南藥物誌》),抱石蓮、山豆爿草、風不動、鏡面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抱石蓮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弱,長而橫走,疏被鱗片;鱗片淡棕色而薄,粗篩孔狀,基部寬而有不整齊的分枝,上部鉆形。葉有二型:營養葉倒卵圓形至矩圓狀卵圓形,長1~2厘米,葉下疏被鱗片;孢子葉細長如舌形或匙形,長3~6厘米,寬不及1厘米,但常與營養葉同形;葉肉質,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圓形,遠離,上部常接合,沿中脈兩旁成一行分布。
【生境分布】生於山谷、溪邊等陰濕的石壁上或樹上。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地。
【性味】
苦,涼。
①王安卿《采藥誌》:"性涼。"
②《四川中藥誌》:"性平,味苦微甜,無毒。"
③《浙江民間草藥》:"性寒,味淡。"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瘀。治痄腮,咽喉腫痛,膽囊炎,痞塊,臌脹,虛癆咳血,瘰癧,淋濁尿血,疔癰瘡腫,跌打損傷。
①王安卿《采藥誌》:"治痰火毒行上部。"
②汪連仕《采藥書》:"消痞塊痰核,痄腮。"
③《綱目拾遺》:"治臌脹,瘰癧,火毒癥。"
④《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煎酒沖白糖服。"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消炎,驅風。蒸甜酒治產後寒。外用治跌打損傷,消傷腫。"
⑥《浙江中藥手冊):"治咽喉腫痛。"
⑦《江西民間草藥》:"治乳癰末潰,咳嗽吐血,疔瘡癰腫。"
⑧《四川中藥誌》:"補益精氣,利水,除濕。治虛癆咳嗽,五淋白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①治咳嗽吐血,瘰癧:魚鱉金星三錢。水煎服。(《江西中醫藥》(4):48,1957)
②治燥熱便血、尿血:鮮抱石蓮二至三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疔瘡、癰腫:抱石蓮三、四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乳巖:魚鱉金星三錢。用酒煎服。(《江西中醫藥》(4):48,1957)
⑤治膽囊炎:鮮抱石蓮二兩,豆腐四兩。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⑥治臌脹:魚鱉草、仙鶴草各五錢,神仙對坐草、野芥菜各二錢。煎服。(《浙扛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魚鱉金星《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YúBiēJīnXīnɡ
【英文名】LepidogrammitisHerb,Drymoglossum-likeLepidogrammitis
【別名】瓜子金、肉石斛、巖瓜子草、擦不爛、瓜子蓮、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山豆爿草、風不動、鏡面草、金絲魚鱉、魚鱉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還陽、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錢草、龍肝子、石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抱石蓮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dogrammitisdrymoglossoides(Bak.)Ching[PolypidiumdrymoglossoidesBak.]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清除泥沙,洗凈,曬幹,亦可鮮用。
【原形態】根莖纖細,長而橫生,淡綠色,疏生頂部長鉆形、下部近圓形並成星芒狀的鱗片。葉遠生,二型;營養葉短小,肉質,長圓形、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5-3cm,寬1-1.5cm;孢子葉較長,倒披針形或舌形,有時也和營養葉同形,有短柄。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中脈兩側,通常分離,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200-1700m的山坡陰濕林中樹幹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生物堿、甾醇、氨基酸、糖等。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小鼠試驗對眼鏡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
【性味】苦;平
【歸經】肝;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消瘀;止血。主小兒高熱;痄腮;風火牙痛;痞塊;臌脹;淋濁;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疔瘡癰腫;瘰癧;跌打損傷;高血壓;鼻炎;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王安卿《采藥誌》:治痰火毒行上部。
2.汪連仕《采藥書》:消痞塊痰核,痄腮。
3.《綱目拾遺》:治臌脹,瘰癧,火毒癥。
4.《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煎酒沖白糖服。
5.《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消炎,驅風。蒸甜酒治產後寒。外用治跌打損傷,消傷腫。
6.《浙江中藥手冊》;治咽喉腫痛。
7.《江西民間草藥》:治乳癰未潰,咳嗽吐血,疔瘡癰腫。
8.《四川中藥誌》:補益精氣,利水,除濕,治虛癆咳嗽,五淋白濁。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