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僵蠶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BáiJiānɡCán

【別名】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幹燥全蟲。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幹或焙幹。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原蠶蛾"條。

【性狀】呈圓柱形,多彎曲而皺縮。長約2~5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現淺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頭、足及各節均清晰可辨。體外常雜有絲團纏繞。頭部黃褐色,類圓形。足8對,呈突起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層為白色,顯粉性,內有4個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氣,味微鹹。以條直肥壯,質堅,色白,斷面光者為佳。

【化學成份】

白僵蠶體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銨。

白僵菌的培養能合成大量草酸,吡啶-2,6-二羧酸,大量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組成主要是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桐油酸和α-亞麻酸。白僵菌至少能分泌3種水解酶,即脂酶、蛋白酶和殼質酶,促進穿通受染幼蟲表皮。並能利用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草酸銨、檸檬酸銨、酒石酸銨作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無機氮化合物。白僵菌還含白僵菌黃色素,在培養中的氮源枯竭時這種色素迅速積累;還能合成溶纖維蛋白酶。白僵菌除感染家蠶外,還侵襲玉米螟、蠟蛾幼蟲;並從中分離出高分子量的昆蟲毒素和環肽類昆蟲毒物質白僵菌素,白僵菌還含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用於合成類皮質激素。

【炮制】

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幹。炒僵蠶:用麩皮撒於熱鍋中,侯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僵蠶,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幹,以布凈拭蠶上黃肉毛並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②《日華子本草》:"入藥除綿絲並子盡,勻炒用。"

【性味】

辛鹹,平。

①《本經》:"味鹹,平。"

②《別錄》:"辛,平,無毒。"

③《藥性論》:"微溫,有小毒。"

【歸經】

入肝、肺,胃經。

①《綱目》:"厥陰、陽明。"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經。"

【功能主治】

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①《本經》:"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黚,男子陰瘍病。"

②《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

③《藥性論》:"治口噤,發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

④《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

⑤《本草圖經》:"治中風,急喉痹,搗篩細末,生姜自然汁調灌之。"

⑥《醫學啟源》:"去皮膚間諸風。"

⑦《綱目》:"散風痰結核,瘰癧,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鱗體,一切金瘡,疔腫風痔。"

⑧《本草正》:"治小兒疳蝕,牙齦潰爛,重舌,木舌。"

⑨《玉楸藥解》:"活絡通經,驅風開痹。治頭痛胸痹,口噤牙疼,癮疹風瘙;燒研酒服,能潰癰破頂,又治血淋崩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

①《藥性論》:"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②《本草經疏》:"凡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由於心虛神魂不寧,血虛經絡勁急所致,而無外邪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產後余痛,非風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附方】

①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蠍各等分(並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②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姜溫水調,灌之。(《本草衍義》)

③治小兒撮口及發噤: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於小兒唇口內。(《小兒宮氣方》)

④治頭風:白僵蠶(去絲、嘴)、良姜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雕下,臨發時服。(《百一選方》)

⑤治纏喉風並急喉閉喉腫痛者:白僵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許調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蠶散)

⑥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姜自然汁調下一錢。(《中藏經》)

⑦治瘰癧:白僵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⑧治空洞性肺結核:白僵蠶、白芨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⑨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聖惠方》)

⑩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塗之。(《產乳集驗方》)

⑾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⑿治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衛生雜興》)

⒀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積德堂經驗方》)

⒁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經驗後方》)

【臨床應用】

①治療糖尿病

內服僵蠶丸,輕度患者每次1克,每日3次,中、重度每次2克,每日3~4次。觀察9例,病程最長15年,最短8個月。經治2~5個月,全部病例的尿糖、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覺癥狀消失,飲食及體重增加,全身有力,精神狀況顯著好轉。停藥或過度飲食及疲勞仍有復發的可能,故治療後需保持一定的維持量(2克/日)。遠期療效尚待觀察。

②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生僵蠶5錢,研成細末,用陳醋調勻,塗發炎部位及其周圍,1日數次,保持濕潤,直至腫塊消散,一般癥狀緩解為止。另以金銀花、蒲公英各2兩,分次煎服或代茶。曾治17例,多數為炎癥早期,除1例發病第5日就診者仍化膿外,余16例均消散而愈,其中2例曾並用青黴素。一般用藥2~3天癥狀緩解,腫塊變軟,5~8天腫塊消失。

【備註】此外,用白僵菌接種於蠶蛹,使發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蠶供藥用,參見"僵蛹"條。

【摘錄】《*辭典》

白僵蠶《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本經》。

2.《別錄》:白僵蠶,生穎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

3.陶弘景: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壞。今見小白色,似有鹽度者為好。

【拼音名】BáiJiānɡCán

【英文名】Whitesilkworm

【別名】僵蠶、天蟲、僵蟲、白僵蟲

【來源】

藥材基源: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auveriabassiana(Bals.)Vaillant.

采收和儲藏:過去收集的僵蠶,均為自然病死者。近年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方法是:在蠶4次蛻皮後,將白僵菌用溫水或冷水調成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濕為度。接種後15-20min第14次給桑,以後每隔5-6h給桑1次。飼養室的溫度以24-26℃,濕度90%為宜.避免通風.接種後,蠶陸續發病死亡.要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主,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後,置於通風處風幹或弱光下曬幹。

【原形態】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後方向內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後翅較前翅色淡,邊緣有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

資源分布:分布很廣。

【栽培】

用白僵病菌孢子接種在家蠶皮膚上,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使孢子發芽,侵入蠶體,因而發病斃僵,形成僵蠶。

1.準備工作:接種前4-6天,將蠶房、蠶具清潔消毒,用2%濃度的福爾馬林,加溫至24℃以上,按每平方尺噴15ml,密閉24小時;亦可用0.2%賽力散、0.5%或1%石灰漿的混合劑,每平方尺噴灑25ml。

2.接種:當蠶大眠(四眠)後,五齡響食前,取僵蠶洗液,或人工培養的白僵菌,調成均勻的浮懸液(天冷用溫水,水溫不超過32℃,天熱用冷水),用單管式噴霧器,均勻地噴射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濕為度。下菌多少是生產僵蠶的一個關鍵。所以菌種數量應根據氣候條件和飼育品種而定,廣東增城地區每1mm(3)菌液中含8-10萬個孢子左右,江蘇無錫地區,一般1mm(3)菌液中含5-6萬個孢子為宜。

3.管理:接種時,飼育室要保濕保溫,以幹燥差0-1℃為標準,室溫以25℃左右為宜。接種後15-20分鐘第1次給桑,以後每隔5-6小時給1次,做到良桑飽食。溫度和濕度是發僵率高低的關鍵之一,天熱要降溫,濕度不足要補濕,蠶僵死後應及時拾出,另窩攤放,保持溫度和濕度,讓其充分發僵。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長2-5cm,直徑0.5-0.7cm。表面灰黃色,被有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頭部較圓,足8對,體節明顯,尾部略呈二分歧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外層白色,顯粉性,中間有亮棕色中亮黑色,習稱“膠口鏡面”,內有線腺環4個,呈亮圈狀。氣微腥,味微鹹。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灰棕色或灰褐色。①菌絲體近無色,細長卷曲纏結在體壁中直徑1-5μm,多存於體壁或淡棕色半透明的結晶塊②中氣管壁碎片略彎曲或孤狀,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絲,螺旋絲間有1-3條極細的波紋。③表皮組織表面具網格樣皺縮紋理以及紋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圓形毛窩,邊緣黃色;剛毛黃色或黃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④未消化的桑葉組織中大多含劃酸鈣簇晶或鐘乳體。此外,尚可見散在或埋於組織間的無色類結晶體。

【化學成份】白僵蠶含蛋白質、草酸銨,並含賴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等17種氨基酸,鎂、鈣、鋅等28種元素,以及變態活性融激素、促脫皮甾酮和一種色素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6-N-羥乙基腺嘌呤(6-N-hydroxyethyladenine)。白僵菌菌體含軟白僵菌素(tenellin),白僵菌黃色素(bassianin),在培養中氮源頂替竭時,這種色素迅速積累。還含多種環縮醇酸肽類(cyclodepsipeptide)成分:白僵菌環四肽(bassianolide),白僵菌環三肽(beauverilide)A和B,白僵菌環縮醇酸肽(beauverolide)A、B、Ba、C、Ca、D、E、Ea、F、Fa、H、I、Ja、Ka;脂肪酸酰胺成分:棕櫚酰胺(palmitamide),硬脂酰胺(stearamide);哌嗪-2-5-二酮(piperazine-2-5-dione)類成會:環(L-異亮氨酸-L-纈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環(L-異亮氨酸-L-異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環(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Pro)];類脂(lipid)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組成主要是棕櫚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以及少量的硬脂酸(stearic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此外,白僵菌至少能分泌三種水解酶即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和甲殼質酶(chitinase),能促進穿通受染幼蟲表皮,還能合成溶纖維蛋白酶(fibrinolysin),並能利用谷氨酸(glutamicacid),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草酸銨(ammoniumoxalate),枸櫞酸銨(ammoniumcitrate),酒石酸銨(ammoniumtartarate)作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無機氮化合物。白僵菌除感染家蠶外,還侵襲玉米螟(Pyraustanubialis)、蠟蛾(Galleriamellonella)幼蟲,並從中分離出高相對分子質量的昆蟲毒素和環肽類昆蟲毒素物質白僵菌素(beauverrician);還含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用於合成類皮質激素(corticoids)。

【藥理作用】

1.抗驚厥作用:10%煎液2g/kg給小鼠口服,對硝酸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由市售白僵蠶、蟬蛻等組成的合劑(即五虎追風散的煎劑)能降低士的寧、戊四氮、可卡因,煙堿等引起小鼠驚厥的死亡數。人工白僵蠶煎劑亦有對抗士的寧所致的小鼠驚厥的作用。

2.催眠作用:醇水浸出液對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小鼠口服0.5g/20g,皮下註射0.25g/20g,約等於50mg/kg苯巴比妥皮下註射的催眠效力。

3.僵蛹的藥理作用:僵蛹對抗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效果是明顯的,結果與白僵蠶一致。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但僵蛹與白僵蠶的結果一致。兩個結果中僵蛹都略優於白僵蠶。此外,僵蛹尚能抑制小白鼠肉瘤-180(需進一步肯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雖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明顯。由於,僵蛹來源方便,故可用以代替白僵蠶。

4.原蠶蛾的藥理研究:原蠶蛾的毒性甚低。對未成年雄性小鼠體重增長有促進作用,能明顯增加去勢小鼠和去勢大鼠的前列腺一貯精囊、包皮腺的重量,表明具有雄激素樣作用。

【毒性】用體重18-22g小鼠,雌雄各半,分為5組,每組10只,以不同劑量的僵蛹水劑灌胃,觀察24小時內各組動物死亡數,按Miller及Trainter法求出其半數致死量為44.5±1.4g/kg。劑量在35g/kg時開始出現毒性癥狀,表現為活動逐漸減少,伏地不動,部分物出現紫紺,10只動物中有一只死亡。

【炮制】

1.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幹。

2.炒僵蠶:用麩皮撒於熱鍋中,候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3.《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僵蠶,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幹,以布凈拭蠶上黃肉毛並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4.《日華子本草》:入藥除綿絲並子盡,勻炒用。

【性味】味辛;鹹;性平

【歸經】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化痰散結;解毒利咽。主驚癇抽搐;中風口眼斜;偏正頭痛;咽喉腫痛;瘰癧;痄腮;風疹;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

1.《藥性論》: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經疏》:凡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由於心虛神魂不寧,血虛經絡勁急所致,而無外邪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產後余痛,非風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3.《本草新編》多服則小腹冷痛,令人遺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白僵蠶,《本經》味鹹,《別錄》辛平無毒,然詳其用,應是辛勝鹹劣,氣微溫之藥也。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厥陰為風木之位,主藏血,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風熱乘肝臟也,產後余痛,風寒入血分也,辛能祛散風寒,溫能通行血脈,故主如上諸癥也。肺主皮毛,而風邪客之,則面色不光潤,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故能滅黑gan及諸瘡瘢痕也。男子陰瘍,風濕浸淫也,辛平能散風熱,兼能燥濕,是以主之。

2.《藥性論》:《日華子》、蘇頌、元素皆取其性屬陽,風熱為陽邪,能入皮膚經絡,發散諸邪熱氣也。

3.《本草求真》:僵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之品。故書載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痹咽腫,是皆風寒內入,結而為痰。合姜湯調下以吐,假其辛熱之力,以除風痰之害耳。又雲能治丹毒瘙癢,亦是風與熱熾,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則熱自解。

4.《本草思辨錄》: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故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小兒驚癇夜啼,是肝熱生風,又為痰濕所痼而陽不得伸,是以入夜彌甚。僵蠶劫痰濕而散肝風,故主之。至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無非厥陰之風濕為患,無他奧義。

5.張壽頤:凡小兒驚癇夜啼,多屬胎火上壅,郁熱不通,宜降宜清,庶乎有豸。《本經》以僵蠶為是癥主治,其為清肅降火之義,蓋亦可想而知。《別錄》以治崩中赤白,則為下焦郁熱而設,清降之意,尤其昭然若揭。可知六朝以上是藥主治之大旨,並不以為祛風解表之品。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僵蠶相關圖片

白僵蠶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暨豚  下一个:白降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