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芙蓉花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FúRónɡHuā

【功能主治】對於一切瘡癰腫毒、乳癰等癥,初起外用,能消腫止痛;已成者內服,有排膿之功。有可治肺癰,單用鮮花一至二兩(幹花減半),水煎,加冰糖五錢沖服,也可配合魚腥草同用。芙蓉花還能涼血清熱,可配蓮蓬殼,用治血熱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燙傷,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調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芙蓉花《中華本草》

【出處】本品始載於《本草圖經》,原名"地芙蓉"。李時珍曰:"木芙蓉處處有之,插條即生,小木也。其幹叢生如荊,高者丈許。其葉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調夏茂。秋半始著花,花類牡丹、芍藥,有紅者、白者、黃者、千葉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結實。"《植物名實圖考》載:"木芙蓉即拒霜花。"根據此記述的形態特征,並對照其附圖,其原植物與今錦葵科木芙蓉一致。

【拼音名】FúRónɡHuā

【別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轉觀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頭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變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biscusmutabilisL.

采收和儲藏:8-10月采摘初開放的花朵,曬幹或烘幹。

【原形態】木芙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綿毛。葉互生;葉柄長5-20cm;托葉披針形,長6-8mm,常早落;葉寬卵形至卵圓形或心形,直徑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毛和點,下面密披星狀細絨毛;主脈7-11條。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約5-8mm,近端具節;小苞片8,線形,長10-16mm,寬約2mm,密被星狀綿毛,基部合生;萼鐘形;長2.5-3cm,裂片5,卵形,漸尖頭;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直徑約8cm,花瓣近圓形,直徑4-5cm,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長2.5-3cm,無毛;花柱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直徑約2.5cm,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果爿5。種子腎形,背面被長柔毛。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原產於我國湖南,現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陜西、臺灣等地有栽培。

【栽培】

1.生物學特性:喜陽光充足及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幹旱。宜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種。

2.栽培技術:用扡插、分株及播種繁殖。生產上多用扡插繁殖:在氣候溫暖地區,於2-3月直接從母株上剪取插穗,隨剪隨插。在冬季氣候寒冷地區,於9-10月剪取枝條,窖藏,至翌年3-4月取出,剪成長17-20cm插穗,直接插入定植穴,每穴2支,地面露出3-4cm,澆透水,覆蓋枯草爛葉,成活後每穴留苗1株。分株繁殖:春季萌芽前,挖取株叢,分割萌蘗,帶根移栽。播種繁殖:於11-12月采摘成熟果實,曬幹脫粒後幹藏,翌年3-4月播種育苗,按行距20-25cm開淺溝,將種子勻播溝內,薄蓋細土,再蓋草,15天左右出苗。苗高約7cm時間苗,16-17cm時定苗,株距10-12cm。育苗1年,即可出圃定植。

3.田間管理:扡插和分株繁殖的植株走植後,每年於夏、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冬季適當培土,結合中耕追肥2-3次。春夏追施人畜糞水或化肥為主,秋、冬季收花後,在株旁開穴或環狀溝,施入堆肥、廄肥或垃圾肥。

4.病蟲害防治:普通紅葉蟎,為害葉片,為害早期及時噴灑73%克蟎特3000倍液或20%雙甲醚乳油1000倍液。棉葉蟬和小綠葉蟬,為害葉片,可在晨露噴5%西維因粉劑。四紋麗金龜和無斑弧麗蚊,咬食葉片,在成蟲盛發期噴5%西維因粉劑毒殺。棉卷葉野螟,幼蟲孵化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

【性狀】性狀鑒別花呈不規則圓柱形,具副萼,10裂,裂片條形;花冠直徑約9cm,花瓣5或為重瓣,為淡棕色至棕紅色;花瓣呈倒卵圓形,邊緣微彎曲,基部與雄蕊柱合生;花藥多數,生於柱頂;雌蕊1枚,柱頭5裂。氣微香,味微辛。

【化學成份】花含黃酮甙和花色甙(anthocyanin),前者有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絲桃甙(hyperoside),蕓香甙(rutin),槲皮素-4'-葡萄糖甙(quercetin-4'-glucoside),即繡線菊甙(spi-raeoside)、槲皮黃甙(quercimeritrin),花色甙有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diglucoside),矢車菊素-3-蕓香糖甙-5-葡萄糖甙(cyanidin3-rutinoside-5-glucoside),矢車菊素-3-接骨木二糖貳甙(cyanidin-3-sambubioside),還含棚皮素(querceiin),山柰酚(kaempter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硬脂酸己酯(hexylstearate),豆甾,7-二酮(stigmasta-3,7-dione),豆甾-4-烯-3-酮(stigmasta-4-ene-3-one)及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性味】辛;微苦;涼

【歸經】肺;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排膿。主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崩漏;白帶;腹瀉;腹痛;癰腫;瘡癤;毒蛇咬傷;水火燙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

【註意】

虛寒患者及孕婦禁服。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忌服。”2.《四川中藥誌》1960年版:“非實熱者忌用。”

【附方】《綱目》雲:“此花艷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生於陸,故曰地芙蓉。”芙蓉花初開色白,繼而轉紅,由淺而深,花色數變,以此得三變花之名。醉酒芙蓉,亦系形容其花之艷麗。霜降花與拒霜花名義相同。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芙蓉花相關圖片

芙蓉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芙蓉根  下一个:芙蓉菊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