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仙人杖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XiānRénZhànɡ

【別名】退秧竹(《嶺南采藥錄》),癟竹(《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莖稈。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竹茹"及"苦竹葉"條。

【性味】

鹹,平。

①《本草拾遺》:"味鹹,平。"

②《日華子本草》:"冷。"

③《品匯精要》:"無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吐乳,水腫,腳氣,瘧疾,痔瘡。

①《本草拾遺》:"噦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瘧),並水煮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主痔病,燒為末,水服方寸匕。"

③《綱目》:"煮汁服,下魚骨哽。"

④《嶺南采藥錄》:"治肌膚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燒灰研末服。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治腳氣:退秧竹和亦小豆煎水,先熏後洗。(《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仙人杖《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拾遺》:仙人杖是筍欲成竹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拼音名】XiānRénZhànɡ

【英文名】deadyoungbambooofHenonBamboo,deadyoungbambooofBitterBamboo

【別名】退秧竹、癟竹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莖稈。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hyllostachylnigra(Lodd.exLindl.)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tRendle2.BambusatuldoidesMunro.3.Sinocalamusbeecheyanus(Munro)McClurevar.pubescensP.F.Li[BambusabeecheyanaMunrovar.pubescensP.E.Li;Dendrocalamopsisbeecheyana(Munro)Kengf.var.pubescens(P.F.Li)Keng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去雜質,切段,曬幹。

【原形態】1.淡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折,基部收縮;小技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工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釷形,長約3mm;花藥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5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2.青竿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植株叢生,無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達15m,徑約6cm。頂端不彎垂,竿的節上分枝較多;節間圓柱形,竿的節間和籜光滑無毛。3.大頭典竹植株木質化,是喬木狀。竿高達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節上通常具毛環,節間通常較短;籜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貼生前向刺毛;釋片基部較狹;釋舌較長,長約5mm;小穗通常呈麥稈黃色;內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較長而密的緣毛。葉鞘通常被毛;葉舌較長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筍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淡竹通常栽植於庭園。2.青竿竹多生於平地、丘陵。3.大頭典竹生於山坡、平地工路旁。

資源分布:1.淡竹分布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2.青竿竹分布於廣東、廣西。3.大頭典竹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

【性味】鹹;平

【功能主治】和胃;利濕;截瘧。主嘔逆反胃;小兒吐乳;水腫;腳氣;瘧疾;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燒灰研末。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噦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瘧),並水煮服之。

2.《日華子本草》:主痔病,燒為末,水服方寸匕。

3.《綱目》:煮汁服,下魚骨哽。

4.《嶺南采藥錄》:治肌膚水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仙人杖相關圖片

仙人杖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仙人掌  下一个:仙桃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