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金盞銀盤功效和作用

【出處】《廣東中藥》Ⅱ

【拼音名】JīnZhǎnYínPán

【別名】黃花霧(《生草藥性備要》),黃花母、蝦箝草、金杯銀盞(《嶺南采藥錄》),黃花草、金盞銀盆(《南寧市藥物誌》),玉盞載銀杯、鬼針草、婆婆針、感暑草、盲腸草(《廣東中藥》Ⅱ),一包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一把針、引線包(《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豆渣菜(《陜西中草藥》),金絲苦令、草鞋坪(《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三葉鬼針草或金盤銀盞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

【原形態】

①三葉鬼針草,又名:毛鬼針草、細毛鬼針草。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呈四棱形,疏生柔毛或無毛。葉對生,1回羽狀復葉,長約15厘米或不及;下部的葉有時為單葉。小葉3枚,有時5枚,具柄,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7厘米,有鋸齒或分裂。頭狀花序,具長柄,開花時徑約8毫米,花柄長1~6厘米;總苞綠色,基部被有細柔毛,苞片7~8枚;花托外層托片狹長圓形,內層托片狹披針形;花雜性,舌狀花白色或黃色,4~7枚,舌片長5~8毫米,成不規則的3~5裂;管狀花兩性,黃褐色,長約4.5毫米,5裂;雄蕊5;雌蕊1,柱頭2裂。瘦果線形,略扁,黑色,具4棱,稍有硬毛,長7~12毫米,頂部有具有倒毛的硬刺3~4條,長約1.5~2.5毫米。花期春季。

生長於荒地及路邊。分布長江中下遊各省及廣東、廣西、陜西、福建、臺灣等地。

②金盤銀盞,形態與上種極相近,惟葉為2回3出復葉,小葉兩面均被稀疏小柔毛。花期秋季。

分布我國南部。

【生境分布】幹燥全草,長30~50厘米,莖粗3~8毫米,棱柱狀,淺棕褐色,有棱線。葉紙質而薄,1回羽狀復葉(三葉鬼針草)或2回3出復葉(金盤銀盞),幹枯,易脫落,有葉柄。花序幹枯,瘦果易脫落而殘存圓形的花托。氣微,味淡。以幹燥、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三葉鬼針草全草含蒽醌甙。其變種Bidenspilosavar.minor含"植物甾酵-B",熔點141~147℃,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藥理作用】三葉鬼針草提取物對腸內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幼嫩莖枝作牲畜飼料,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但因其中含較多揮發油,故能使牛乳雜有不良之氣味。從全草中壓榨而得之粗汁在體外(小杯法)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大腸桿菌則無作用。

【性味】

①《南寧市藥物誌》:"苦。"

②《廣東中藥》Ⅱ:"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疏表清熱,解毒,散瘀。治流感,乙腦,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黃疸,腸癰,小兒驚風,疳積,瘡筋疥痔。

①《生草藥性備要》:"洗疥癩,解毒瘡,止癢埋口。"

②《嶺南采藥錄》:"清熱解毒,退外感發熱。煎水洗疳瘡。"

③《南寧市藥物誌》:"清熱解毒,治腸炎下痢,黃疸,火熱痧癥;外敷治蝦鉗瘡及洗毒瘡。"

④《廣東中藥》Ⅱ:"治感暑發熱,癍痧,痔瘡(外冼),腸癰及內外科炎腫。"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療咽喉腫痛,小兒發熱,驚風,跌打損傷,慢性潰瘍,癢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鮮者2~3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註意】《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婦女行經期忌服。"

【附方】

①治慢性闌尾炎,胃腸炎:鮮三葉鬼針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②治中暑腹痛吐瀉:鮮三葉鬼針草二至三兩。水煎服,或搗爛絞汁,調些食鹽燉溫服。

③治淋濁:鮮三葉鬼針草二兩。水煎或搗爛絞汁調白砂糖服。

④治急性咽喉炎:鮮三葉鬼針草搗爛絞汁一至二兩,加蜜或食鹽少許調服。

⑤治毒蛇咬傷:鮮三葉鬼針草二至三兩。水煎或搗爛絞汁服;另用鮮葉搗爛敷傷處。(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⑥治虛勞、失力黃胖:鮮一包針一兩,紫金牛、龍芽草、六月雪各三至五錢。水煎服,失力另加棗七個。崩漏、吐血者忌服。

⑦治小兒疳積:一包針五錢,豬肝二至三兩,加水一大碗,另用一包針的稈子橫架在鍋內,將豬肝放在上面蒸熟,先吃湯,後吃豬肝。

⑧治腰痛:鮮一包針五至六兩,水煎取汁,加紅棗半斤,紅糖、黃酒適量燉煮,二天服完。(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⑨治胃痛,胃潰瘍:細毛鬼針草熬膏。每服二錢,生姜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⑩治痔瘡:細毛鬼針草五至六兩,鐵棒錘一個。煎水洗患部。(《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小兒腹瀉

40%鬼針草糖漿,每次10~15毫升,日服3次。脫水者補液。觀察39例,痊愈20例,好轉10例,無效9例。絕大多數病人服藥2~3天大便次數與性質恢復正常。

②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

取三葉鬼針草1~3兩,九裏香鮮葉0.5~1兩,濃煎取汁,每日分2次服。病情重者日服2劑,以愈為止;並配合西藥對癥處理。治療128例,均治愈。退熱平均2.5天。

【備註】四川地區以三葉鬼針草與其同屬植物狼把草均稱為"豆渣草",有用以治腦漏等癥者。參見"狼把草"條。

【摘錄】《*辭典》

金盞銀盤《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東中藥》。

【拼音名】JīnZhǎnYínPán

【英文名】SpanishneedlesHerb,RailwayBeggarticksHerb,HerbofRailwayBeggarticks,HerbofBiternateBeggarticks

【別名】鐵筅帚、千條針、金盤銀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區科植物金盞銀盤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biternata(Lour.)Merr.EtSherff[CoreopsisbiternataLour.;pBidenschinensisWilld.;B.robertianifoliaLevl.etVan]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金盞銀盤,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莖略具四棱,無毛或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葉對生;一回羽狀復葉,頂生小葉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7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稍密的鋸齒,兩面均被柔毛,側生小葉1-2對,通常不分裂,基部下延,無柄或具短柄,三出復葉狀分裂僅一側具1裂片,邊緣有鋸齒;總葉柄長1.5-5cm。頭狀花序單生,花序梗長1.5-5.5cm,果時長4.5-11cm;總苞基部有短柔毛,外層苞片8-10枚,線形,先端漸尖,背面密被短柔毛;舌狀花通常3-5朵,不育,舌片淡黃色,先端3齒裂,或有時無舌狀花;盤花筒狀,冠檐5齒列。瘦果線形,黑色,具四棱,兩端稍狹,多少被小剛毛,頂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村旁、路邊及曠裏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等地。

【栽培】

1.氣候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可栽種。

2.種植: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3月播種。播前,翻挖土地,敲細整平,開1.5m寬的畦,按行距約30cm,株距25cm開穴,穴深7cm,施人畜糞水後,每畝用種子1斤左右,拌成種子灰,勻撒穴裏。

3.苗高7-10cm時勻苗、補苗,每穴留苗3-4株,結合除草、追肥1次。苗高30cm時,再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4.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蚜蟲,可用樂果防治。

【性狀】幹燥全草,長30-50cm,莖粗3-8mm,棱柱狀,淺棕褐色,有棱線。葉紙質而薄,1回羽狀復葉(三葉鬼針草)或2回3出復葉(金盤銀盞),幹枯,易脫落,有葉柄。花序幹枯,瘦果易脫落而殘存圓形的花托。氣微,味淡。以幹燥、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四川地區以三葉鬼針草與其同屬植物狼把草Bidenstri-partitaL.均稱為豆渣草,有用以治腦漏等癥者。參見狼把草條。

【化學成份】三葉鬼針草全草含蒽醌甙。其變種Bidenspilosavar.Minor含植物甾醇-β(Phytosterin-β),熔點141-147℃,。鬼針草全草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XIV以及多種強極性炔類化合物,尚含黃酮類化合物:金絲桃甙、異奧卡寧-7-O-葡萄糖甙(isookanin-7-O-β-D-gulcopyranoside)、奧卡寧(okanin)和海生菊甙(maritinmein)。根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Ⅰ、Ⅱ、Ⅲ、Ⅳ。又預試全草含生物堿、鞣質及皂甙。三葉鬼針草預試全草含蒽醌甙。

【藥理作用】三葉鬼針草提取物對腸內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從全草中壓榨而得之粗汁在體外(小杯法)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大腸桿菌則無作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幼嫩莖枝作牲畜飼料,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但因其中含較多揮發油,故能使牛乳雜有不良之氣味。

【炮制】洗凈、陰幹、切段備用。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感冒發熱;黃疸;泄瀉;痢疾;血熱吐血;血崩;跌打損傷;癰腫瘡毒;鶴膝風;疥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金盞銀盤相關圖片

金盞銀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金盞菊花  下一个:金針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