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蕨麻草功效和作用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uéMáCǎo

【英文名】RootofSilverweedCinquefoil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anserin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全草,除去雜質,紮成把曬幹。

【原形態】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長,在甘肅、青海、西藏,根下部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莖匍匐,在節處生根,常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復葉。開花時明顯叢生,小葉6-11對,對生或互生,莖生葉很少或退化;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近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和葉柄連成鞘狀,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莖生葉托葉革質,淡綠色,多深裂;小葉片通常橢圓形,長l-2.5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絹毛。單花腋生;花梗被疏柔毛;花直徑1.5-2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4齒,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黃色;花枝側生。瘦果卵形,具窪點,背部有糟。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葉綠醌(plastoguinone),葉綠素(chlorophyll),胡蘿蔔素(carotene),並沒食子鞣質(ellagictannin),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槲皮甙(quercetrin),槲皮素(quercetin),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組氨酸(histidine),膽堿(choline),甘氨酸甜菜堿(glycocollbetaine)及委陵菜皂甙(tormentoside),民阿魏酸(isoferul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龍膽酸(gentisic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acid),並沒食子酸(elleagicacid),沒食子酸(gallicacid),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杜鵑花酸(azelaicacid),3,3,4-三-O-甲基並沒食子酸(3,3,4-tri-O-methylellagicacid)。地上部分含鞣質(tannin),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蔗糖(sucrose),木糖(xylose),半乳糖(galactose)及阿拉伯糖(arabinose)。葉含楊梅樹皮素及無色飛燕草素。

【藥理作用】

1.對平滑肌影響:含收縮及松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松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的鹽類。增強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腸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堿。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不調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

2.強心作用:浸劑註入豚鼠頸靜脈,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與洋地黃有協同作用,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上血;解毒利濕。主各種出血痢疾;泄瀉瘡瘍癤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蕨麻草相關圖片

蕨麻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蕨麻  下一个:爵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