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海藻石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áiZǎoShí

【別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岡村石葉藻的鈣質化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hothamniumpacificus(Fosl.)Fosl.;LithophyllumokamuraiFo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在海邊產區采集,用清水漂洗,除去鹽質及泥沙,曬幹。

【原形態】

1.太平洋石枝藻藻體紫紅色或暗紅色,皮殼狀,徑4-8cm,厚1-2mm,重度鈣化,表面有許多分枝狀瘤狀突起,高2-6mm,徑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縱切面觀表皮層為2-3層細胞組成,最外一層為“覆蓋細胞”,表皮以下為“圍層”細胞呈亞方形,徑5-7μm,或矩形帶圓角的細胞,徑5-7μm,高10-16μm,常呈層狀排列,占藻體組織的大部分。下為“基層”,厚65-90μm以上,矩形細胞長12-24μm,徑5-7μm,由數層平行於固著基質排列而成。在“基層”和“圍層”相鄰藻絲之間的細胞互相融合現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窩在皮殼上均有分布,所呈疣狀突起的內徑為180-390μm。

2.岡村石葉藻藻體灰粉紅色,半球形團塊狀,鈣化成石灰質,直徑2-3cm,表面密被乳頭狀突起。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潮間帶2-3m或更深處的礁石上或牡蠣殼等基質上。

2.生於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巖石上。終年生長。

資源分布:1.分布於遼寧、山東等沿海。

2.分布於浙江沿海。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黃色。表面較光滑,但可見藻體突枝,呈瘤狀,有的附著基質。體較重,質硬脆,斷面較疏松。氣微腥,味微鹹。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軟堅;利水通淋。主肺熱咳喘;痰稠;吐血;瘰癧癭瘤;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附方】義取海中藻體鈣化而成的石狀物。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海藻石相關圖片

海藻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海藻  下一个:海蟑螂>>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