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BǎiBùHáiHún
【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誌》),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
【原形態】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具節,呈圓柱狀,一側有淺縱溝。葉互生,紙質;寬卵形,長2.5~6厘米,寬2.5~6.5厘米,先瑞短尖,基部耳狀心形,全緣,呈波狀;掌狀網脈,主脈5條;葉柄長2.5~4厘米,扁圓形,腹面具縱槽;托葉摸質,與葉柄合生,基部半抱莖,長度約為葉柄的二分之一。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柄長3~3.5厘米,略扁;花小,白色,兩性;苞片1枚,倒卵形,先端2~3裂,裂片短三角形;花被缺如;雄蕊6,花絲粗短,花藥2室,黑色,縱裂;心皮4枚,合生為1室,花柱4枚,絲狀,內面為柱頭,略向外展。果實含多數種子。
【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
【功能主治】
①《廣西中藥誌》:"敷跌打損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乳瘡;葉治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爛敷患處。
【摘錄】《*辭典》
百部還魂《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BǎiBùHáiHún
【英文名】HerbofChineseGymnotheca
【別名】還魂草、狗笠耳、白折耳根、水折耳、摘耳荷、裸蕊。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mnothecachinensisDecn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裸蒴蔓生草本,無毛,具腥味。莖纖細,圓柱形,具節,節上生根。葉互生,紙質,無腺點;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扁圓形,腹面具縱槽;葉片腎狀心形,長3-6cm,寬4-7cm,先端闊短尖或圓,基部耳狀心形,全緣或呈不明顯的圓齒狀,葉脈5-7條;托葉膜質,與葉柄邊緣合生,基部擴大抱莖,長為葉柄之半。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柄長3-5cm,花序軸壓扁,兩側具棱或幾成翅狀;苞片倒披針形;花小,白色,兩性;雄蕊6,花藥長圓形,花絲粗短;心皮4,合生為一室,花柱4,線形,外卷。果實含多數種子。花期4-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水溝和山溪旁心及陰濕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去南等地。
【性味】苦;性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消食;利水;活血;解毒。主食積腹脹;痢疾;泄瀉;水腫;小便不利;帶下;跌打損傷;瘡腸腫毒;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g;或代茶飲。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廣西中藥誌》:敷跌打損傷。
2.《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乳瘡;葉治蜈蚣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