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雞翎草功效和作用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JīLínɡCǎo

【別名】長肉芽草、狐尾藻棘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多葉棘豆的全草。夏、秋采挖,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葉多數基生,小葉細線形,通常4~8輪生,每葉上有30~40輪小葉,先端尖,基部圓形,全緣。總狀花序,花葶比葉長,花大,長2~2.5厘米,花冠紅紫色,莢果長圓形,腹面稍扁,背面梢突。

【生境分布】生於幹燥山地、草原、丘陵地、幹河溝、砂質地或砂丘上。分布東北及內蒙古等地。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祛風濕,止血,治流感,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創傷,瘀血腫脹,各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為散,0.8~1錢;或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咽喉腫痛:瞿麥、草烏葉、雞翎草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服八分至一錢,水煎,連渣溫服或開水送服,每日二次。

②治充血性腫脹:雞翎草適量,煎湯洗患處。

【摘錄】《*辭典》

雞翎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JīLínɡCǎo

【英文名】HerbofDenseleafCrazyweed

【別名】長肉芽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多葉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myriophylla(Pall.)DC[PhacamyriophyllaPall.]

采收和儲藏:7-9月采收全草,曬幹。

【原形態】多葉棘豆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長而粗壯。無地上莖成莖極縮短。葉為輪生小葉的復葉,長10-20cm,通常有25-32輪,每輪有小葉(4)6-8(10)片;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下部與葉柄合生,密被黃色長柔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8-10mm,寬0.5-1.5mm,先端漸尖,幹後邊緣反卷,兩面密被長柔毛。總花梗長於葉或近等長,疏或密被長柔毛。總狀花序生於花葶頂端,約有10余朵花;花梗極短或近無梗;苞片披針形,比萼短;萼筒狀,長8-12mm,寬3-4mm,萼齒5,條形,苞片及萼均被長柔毛;花淡紅紫色,長2-2.5cm,旗瓣長圓形,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漸狹成爪,翼瓣和龍骨瓣均短於旗瓣,龍骨瓣先端有長而尖的喙,雄蕊10,二體,(9)+1;子房圓形,被毛。莢果披針狀長圓形,長約15mm,寬約5mm,先端具喙,表面密被長柔毛,內具較厚的假隔膜。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700m的山坡、平緩草原、丘陵、幹河溝、沙丘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

【性狀】性狀鑒別皺縮成團,全株密被長柔毛。主根粗壯,長6-10cm,有分枝。濕潤展平後,羽狀復葉叢生在根莖上,長10-20cm,小葉對生或數片輪生,25-30輪;小葉片線形或披針形,長3-10mm,寬0.5-1mm。總狀花序,花排列緊密,淡紫色,總花梗長於葉。莢果橢圓形,長約15mm,寬約5mm,被長柔毛,先端具10mm長的喙。氣微,味微苦、甘。

【化學成份】含山奈酚-3-O-[β-L-吡喃鼠李精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a-L-吡喃鼠李糖甙{oxytroside,kaemferol-3-O[β-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7-O-a-L-rhamnoside-}花含三種黃酮甙:乙酰狐尾藻甙(acetyloxymyrioside),狐尾藻甙(oxymyrioside)和香豆酰異狐尾藻甙(coumaroylisooxymyioside)。

【性味】甘;寒

【歸經】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流感;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跌撲損傷;瘀血腫脹;各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2-3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雞翎草相關圖片

雞翎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雞筋參  下一个:雞麻>>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