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角蒿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JiǎoHāo

【英文名】HERBAINCARVILLAE

【別名】烏曲瑪保(藏名)

【來源】本品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IncarvillacompactaMaxim.的幹燥全草。花盛期采集,洗凈泥土,晾幹。

【性狀】本品根圓柱狀,上端常殘留有莖和葉的殘基,質脆,斷面類白色至淡黃色,皮部顏色較深,疏松,顆粒狀,髓明顯。葉皺縮,完整葉片長矩圓形,羽狀全裂,裂片大小不一,暗綠至淡黃色。花皺縮,淡紫色或黑褐色;濕展後呈漏鬥狀,先端5淺裂,雄蕊4,柱頭漏鬥形,偶見蒴果,具4棱。氣微,味淡。

【炮制】除去雜質,切段。

【性味】溫,苦、甘。

【功能主治】調經活血,祛風濕,消炎利耳,益脈。種子用於中耳炎;根用於虛弱,頭暈,胸悶,腹脹,咳嗽,月經不調;葉用於咳嗽。

【用法用量】3~5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摘錄】《*辭典》

角蒿《*辭典》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JiǎoHāo

【別名】羊角草(《東北植物藥圖誌》),羊角蒿(《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羊羝角棵(《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7~8月間,割取莖葉,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莖直立,具縱溝紋及棱角。葉互生;葉片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狹線形,長0.5~1.5厘米,寬2~3毫米,先端銳尖,全緣,近革質;柄長1~3厘米。疏總狀花序頂生;通常具3~5朵花,有時1花單生莖頂;苞片3枚,錐形;花梗短;萼鐘狀,5深裂,先端銳尖;花冠漏鬥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鈍圓,最下1片較小;雄蕊4,2強,花絲絲狀;子房上位,2室,柱頭2裂。蒴果長角狀,略向外彎曲,長5~10厘米,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2裂。種子多數,圓形或矩圓形,周圍具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山坡、田野及路旁。分布東北、華北至西南各地。

【性狀】幹燥全草,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略具細棱或縱紋,光滑。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多開裂,內具中隔;種子扁平,具膜質的翅。莖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

①《唐本草》:"味辛苦,平,有小毒。"

②《醫林纂要》:"辛苦,寒。"

【功能主治】

治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

①《唐本草》:"主甘濕霞諸惡瘡有蟲者。"

②《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幹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塗擦。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

【用法用量】外用:燒存性研末摻,或煎湯熏洗。

【附方】

①治齒靳宣露:角蒿灰夜敷靳間使滿,勿食油。(《千金方》)

②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並生瘡:角蒿灰敷之。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千金方》)

③治小兒口瘡:角蒿灰貼瘡。(《小兒宮氣方》)

④治月蝕耳瘡:蒿灰摻之良。(《瀕湖集簡方》)

【備註】本品在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作透骨草入藥。參見"透骨草"條。

【摘錄】《*辭典》

角蒿《*辭典》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iǎoHāo

【別名】烏確瑪爾布(藏名)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藏角蒿的根及種子。7~9月挖根,3~9月采收成熟種子。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塊根粗厚,根莖短。單葉基出,大頭羽狀深裂,形似蘿蔔葉。先花後葉,花大,單生於花莖上,紫紅色,稍呈唇形。蒴果,成熟時開裂;種子有翅。

【生境分布】生於向陽山坡、路旁、田邊。

【性味】性溫,味甘淡。

【功能主治】滋補強壯。治產後乳少,久病虛弱,頭暈,貧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摘錄】《*辭典》

角蒿《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JiǎoHāo

【英文名】ChineseIncarvillaHerb,HerbofChineseIncarvillea

【別名】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鸛嘴棵、鱉肚草、獨角虎、羊犄角、雞嘴兒、豬牙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acruilleasinensisLam.[I.UariabilisBatalin;I.sinensisLam.Subsp.Uariabilis(Batalin)Grierso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幹。

【原形態】角蒿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分枝的莖,同達80cm。根近木質而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二至三回羽狀細裂,形態多弈異,小葉不規則細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具細齒或全緣。頂生總狀花序,疏散,長達20cm;花梗長1-5mm;小苞片綠色,線形,長3-5mm;花萼鐘狀,綠色帶紫紅色,長、寬均約5mm,萼齒間皺褶2淺裂;花冠淡玫瑰色或粉紅色,有時帶紫色,鐘狀漏鬥形,先端5裂,裂片圓形;雄蕊4,二強,花藥成對靠合;子房上位,2室,柱頭2裂。蒴果淡綠色,細圓柱形,先端尾狀漸尖,長3.5-5.5(-10)cm,粗約5mm。種子扁圓形,細小,直徑約2mm,四周具透明的膜質翅,先端具缺刻。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田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四川、雲南、西藏。

【性狀】性狀鑒別全草長30-100cm。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略具細棱或縱紋,光滑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髓白色。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呈羊角狀,長4-9.8cm,直徑0.4-0.6cm,多開裂,內具中隔。種子扁平,具膜質的翅,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堿(incarvine)A[1]、B、C[2],角蒿原堿(incarvilline),角蒿特靈酯堿(incarvil-lateine)[3,4]。

【鑒別】

理化鑒別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濾過,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1ml,加入1%三氯化鐵乙醇液數滴,產生綠色。(檢查酚性成分)(2)取濾液1ml,加入濃鹽4-5滴,加少量鎂粉,在水浴上加熱,產生紅色。(檢查黃酮成分)

【性味】味辛;苦;性寒;小毒

【歸經】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燒存性開末摻,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幹濕GU諸惡瘡有蟲者。

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幹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塗擦。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角蒿相關圖片

角蒿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角果木子油  下一个:角茴香>>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