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麥角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àiJiǎo

【別名】麥角菌、黑麥烏米

【來源】為麥角菌科麥角菌屬的麥角菌Clavicepspurpurea(Fr.)Tul.在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菌核。夏秋麥穗黃熟時采收。陰幹或烘幹備用。

【性味】淡,微溫。有毒。

【功能主治】收縮子宮,止血。用於產後子宮出血(促子宮復位),偏頭痛。

【用法用量】常制成流浸膏、註射劑等應用。流浸膏每次口服常用量2~4毫升,1日6~8毫升,口服極量1次4毫升,1日12毫升。

【備註】(1)同屬菌類拂子茅麥角菌Clavicepsmicrocephala(Wallr.)Tul.與麥角極為近似。主要區別為菌核產生的子座具有較小的頭部,其直徑不到0.8毫米。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麥角《*辭典》

【出處】《國藥的藥理學》

【拼音名】MàiJiǎo

【來源】為麥角科真菌麥角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黑麥等子房中所形成的菌核。夏、秋二季麥熟時采收,陰幹。宜保持完整,徹底幹燥後,密封,在幹燥涼暗處保存。

【性狀】幹燥菌核呈紡錘形,平直或略彎曲呈角狀,具3條鈍棱,兩端漸尖。長0.3~4厘米,直徑1~7毫米。表面紫黑色或紫棕色,有顯著縱溝及細小橫裂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鈍三角形,邊緣暗紫色,中心灰白色或淺粉紅色。氣微弱而特殊;味油膩性,先甜後辛。

【化學成份】

含生物堿約9.4%,主為吲哚類生物堿,按其結構可分3類:第一類為麥角毒系生物堿,都是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生物,其中有麥角柯寧堿、麥角克堿、麥角隱亭堿、麥角胺、麥角生堿、麥角新堿及麥角西堿;第二類為相應的麥角異毒系生物堿,都是異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牛物,其中有麥角異柯寧堿、麥角異克堿、麥角隱寧堿、麥角異胺、麥角異生堿、麥角異新堿、麥角異西堿;第三類為棒麥角堿系生物堿,其中有噴尼棒麥角堿、肋麥角堿、裸麥角堿、田麥角堿、野麥堿等。

此外尚含脂肪油33~35%,麥角甾醇0.1%、維生素D2、酪胺、組胺、胍基丁胺、三甲胺、甲胺、己胺-l甜菜堿、麥角硫因、乙酰膽堿、尿嘧啶、鳥甙、氨基酸,麥角色素如黑麥酮酸、金黃麥角酸、麥角黃素BC(2,2′)、麥角黃素CC(2,2′)、棒麥角黃素、棒麥角玉紅素等。

【藥理作用】

①興奮子宮的作用

麥角有興奮子宮肌的作用,其作用與垂體後葉制劑相似,是直接作用於子宮肌,但作用強大而持久.對懷孕子宮更敏感;臨產和新產後應用小量即有明顯作用,甚至產生強直收縮。我國數種野生麥角制成的流浸膏,對在體和離體的兔子宮皆能促進其收縮,使之張力增加;並在離體兔子宮上表明,對產後和妊娠子宮比未孕子宮作用強。麥角中含多種有效成分,其中以麥角新堿對子宮作用最強,麥角胺次之。從我國12種寄主植物上所分離的131個麥角菌系中,有17個能在小麥培養基上產生麥角堿,其中以ClavicepsmicroccephalaCe-3菌系最為優良,不但產堿力強,而且所產的主要為麥角新堿。

②對心血管的作用

在離體血管實驗中,麥角胺可使周圍血管平滑肌收縮。在整體動物因血管收縮而升壓,並產生代償性心跳徐緩。麥角毒對心臟的作用不及對血管的作用強,但在心律慢到某種程度時,則有增強心收縮力的作用。大量麥角胺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原理不明),導致壞疽形成。用麥角流浸膏肌註(2-3次/日)於意大利種雞(1.5毫升/公斤),註後出現雞冠紫紺,久之,雞冠末梢壞疽,此作用尚可建立條件反射。麥角胺對血管作用最強,麥角毒次之,而麥角新堿幾乎不影響血壓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麥角胺可使血管收縮,動脈搏動幅度減小,這可能與治療偏頭痛的作用有關。

③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大量麥角胺或麥角毒能阻斷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翻轉。它們並不能阻止交感神經介質的釋放。用豚鼠離體輸精管帶下腹神經標本實驗,表明麥角新堿與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作者謂麥角新堿可能是一種直接作用型的擬交感藥,它與兒茶酚胺作用於同一受體。麥角小量興奮延腦(迷走性心率減慢、呼吸增加、驚厥等),大量因延腦麻痹而死亡。麥角胺能增強巴比妥類、嗎啡、美沙酮的鎮靜和催眠作用。

【毒性】急性中毒癥狀是嘔吐、腹瀉、脈微弱、昏迷。慢性中毒見於服藥過量,肝臟病和周圍血管有病的都較敏感,癥狀有壞死型和驚厥型二類。

【性味】《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味微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

治子宮出血;產後出血不止。

①《國藥的藥理學》:"為子宮緊縮藥。對於子宮出血,分娩後的弛緩性後出血,子宮之不全、退行等有效。"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偏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制成流浸膏,每次2~4毫升,一日量6~8毫升;或制成浸劑、丸劑、針劑等分別使用。

【註意】《國藥的藥理學》:"分娩時只可用於壓出期,在開口期當避免使用。"

【摘錄】《*辭典》

麥角《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國藥的藥理學》。

【拼音名】MàiJiǎo

【英文名】Ergot

【別名】黑麥烏米、紫麥角

【來源】

藥材基源:為麥角科真菌麥角菌和小麥角菌的菌核。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avicepspurpurea(Fr.)Tul.;Clavicepsmicrocephala(Wallr.)Tul.

采收和儲藏:夏、秋二季麥熟時采收,陰幹。宜保持完整,徹底幹燥後,密封,在幹燥涼暗處保存。

【原形態】

1.麥角菌菌核長圓柱形,兩端角狀,堅硬,(10-30)mm×(2-7)mm,平滑,有縱溝,外部紫黑色,內部淡紫色或灰白色,每個菌核產生20-30個子座,有彎曲的細柄,暗褐色。子座近球形,直徑1-2mm,紅褐色。子囊殼全部埋生於子座內,其孔口稍突出於子座表面,(200-250)μm×(150-175)μm。子囊長圓柱形。(100-125)μm×(4-5)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絲狀,無色,(50-70)μm×1μm。

2.小頭麥角菌與麥角菌極為相似,主要區別是:菌核黑色角狀,所產生的子座具有較小的頭部,直徑不足0.8m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寄生於小麥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內。

2.生於拂子茅屬植物及大油芒等禾本科植物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東北、華北及新疆、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2.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等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麥角菌為寄生性真菌,寄生植物有禾本科、莎草科、石竹科及燈心草科植物。菌核在溫暖潮濕的夏季生長,菌絲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4-26℃。

2.培育技術:麥角菌生長主要采用在寄主植物上接種栽培,獲得麥角(菌核),也可以采用發酵培養菌絲體,得到類似菌核物及其有效成分。用接種栽培方法也可獲得麥角,但費工、產量低,故目前多采用工廠化深層培養發酵生產的技術。

2.1.菌種分離:麥角純菌種由自然采集的野生菌核中分離獲得,目前發酵培養的優良菌株是由拂子茅上分離的拂子茅麥角菌Ce3-3菌株。

2.2.工藝流程:菌種→試管斜面孢子培養→種子培養→發酵培養→過濾,分離提取出麥角新堿。

2.3.培養方法:孢子培養基為蔗糖10%,天冬素0.1%,MgSO4·7H2O0.03%,KH2PO40.1%,瓊脂2%,蒸餾水,pH6.0-6.2。作成斜面,接入菌種,在24-26℃下培養15-20天。

種子培養基為蔗糖6%,谷氨酸1%,MgSO4·7H2O0.03%,KH2PO40.1%,自來水,調pH至5.2。在500ml錐形瓶中裝培養基100ml,接入斜面菌種,於旋轉式搖床上培養72小時,溫度保持24-26℃。發酵培養基為蔗糖10%,谷氨酸1.2%,MgSO4·7H2O0.03%,KH2PO40.1%,豆油0.5%,自來水,調pH至7.5。500L錐形瓶中裝發酵培養基75L,接種量5%,在24-26℃下旋轉培養9天。

3.測定方法:麥角總堿用碳酸鈉、氯仿提取。麥角新堿提取及分離,采用離子交換樹脂法。

【性狀】

性狀鑒別(1)麥角菌核長紡錘形,平直或略弓狀彎曲,具3條鈍棱,長1-4cm,寬2-7mm。外表皮灰紫色至黑紫色,有細小橫裂紋及縱溝。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略呈鈍三角形,其邊緣為一薄層暗紫色組織,內部淡棕白色至淡紅色,中央部分有時可見星狀暗紋。氣特異而微弱,味先微甜,後辛。

(2)小頭麥角菌核黑色,角狀,長約6mm,直徑約0.7mm。余與麥角相似。均以身幹、個大勻整、色紫褐、斷面色白者為佳。

顯微鑒別麥角橫切面:略呈三角形,外層為數列排列緊密的深紫色菌絲細胞,細胞壁及內含物遇酸呈血紅色,遇堿呈青紫色(麥紅色素反應),內部由粗細不等的無色菌絲細胞組成(稱為擬薄壁組織),直徑3-12μm,壁厚,具強折光性,中央部分細胞疏松而有間隙,細胞壁由甲殼質(chitin)構成。不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結晶。

品質標誌本品含總生物堿,作為麥角毒堿計算,不得少於0.2%;水溶性生物堿,作為麥角新堿計算,不得少於0.03%。

【化學成份】

含生物堿,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麥角毒系生物堿,是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生物,主要有麥角新堿(ergometrine),麥角生堿(ergosine),麥角布亭堿(ergobutine),麥角布爾堿(ergobutyrine),麥角寧堿(ergonine),麥角坡亭堿(ergoptine),麥角纈堿(ergovaline),α-麥角隱亭堿(α-ergokryptine),β-麥角隱亭堿(β-ergokryptine),麥角柯寧堿(ergocornine),o-12'-甲基-α-麥角隱亭堿(o-12'-methyl-α-ergokryptine),o-12'-甲基麥角柯寧堿(o-12'-methylergocornine),麥角賓堿(ergobine),麥角胺(ergotamine),麥角克堿(ergocristine),麥角斯亭堿(ergostine)等。第二類為相應的麥角異毒系生物堿,是異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生物,主要有麥角異新堿(ergometrinine),麥角異生堿(ergosinine),麥角異布亭堿(ergobutinine),麥角異寧堿(ergoninine),麥角異坡亭堿(ergoptinine),麥角異纈堿(ergovalinine),α-麥角異隱亭堿(α-ergokryptinine),β-麥角異隱亭堿(β-ergokryptinine),麥角異柯寧堿(ergocominine),o-12'-甲基-α-麥角異隱亭堿(o-12'-methyl-α-ergokryptinine),o-12'-甲基麥角異柯寧堿(o-12'-methylergocorninine),麥角異賓堿(ergobinine),麥角異胺(ergotaminine),麥角異克堿(ergocristinine)等。第三類為棒麥角系生物堿,其中有田麥角堿(agroclavine),6,7-斷-田麥角堿(6,7-secoagroclavine),野麥堿(elymoclavine),瑟妥棒麥角堿(setoclavine),異瑟妥棒麥角堿(isosetoclavine),狼尾草麥角堿(penniclavine),肋麥角堿(costaclavine),裸麥角堿(secaclavine)等。

此外,還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黑麥酮酸(secalonicacid)A、B、C、D,金黃麥角酸(chrysergonicacid),4,5-二甲基辛酸(4,5-dimethyloctanoicacid),麥角色素(ergochrome)AD、BD、CD、DD、AC、BC、CC,棒麥角玉紅堿(clavorubin),麥角黃質(ergoxanthin)及糖類、脂肪油等。

【藥理作用】

1.興奮子宮的作用:麥角有興奮子宮肌的作用,其作用與垂體後葉制劑相似,是直接作用於子宮肌,但作用強大而持久。對懷孕子宮更敏感;臨產和新產後應用小量即有明顯作用,甚至產生強直收縮。我國數種野生麥角制成的流浸膏,對在體和離體的兔子宮皆能促進其收縮,使之張力增加;並在離體兔子宮上表明,對產後和妊娠子宮比未孕子宮作用強。麥角中含多種有效成分,其中以麥角新堿對子宮作用最強,麥角胺次之。從我國12種寄主植物上所分離的131個麥角菌系中,有17個能在小麥培養基上產生麥角堿,其中以ClavicepsmicrocephalaCe-3菌系最為優良,不但產堿力強,而且所產的主要為麥角新堿。2.對心血管的作用:在離體血管實驗中,麥角胺可使周圍血管平滑肌收縮。在整體動物因血管收縮而升壓,並產生代償性心跳徐緩。麥角毒對心臟的作用不及對血管的作用強,但在心律慢到某種程度時,則有增強心收縮力的作用。大量麥角胺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原理不明),導致壞疽形成。用麥角流浸膏肌註(2-3次/日)於意大利種雞(1.5ml/kg),註後出現雞冠紫紺,久之,雞冠末梢壞疽,此作用尚可建立條件反射。麥角胺對血管作用最強,麥角毒次之,而麥角新堿幾乎不影響血壓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麥角胺可使血管收縮,動脈搏動幅度減小,這可能與治療偏頭痛的作用有關。

3.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大量麥角胺或麥角毒能阻斷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翻轉。它們並不能阻止交感神經介質的釋放。用豚鼠離體輸精管帶下腹神經標本實驗,表明麥角新堿與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作者謂麥角新堿可能是一種直接作用型的擬交感藥,它與兒茶酚胺作用於同一受體。麥角小量興奮延腦(迷走性心率減慢、呼吸增加、驚厥等),大量因延腦麻痹而死亡。麥角胺能增強巴比妥類、嗎啡、美沙酮的鎮靜和催眠作用。寄生在黑麥SecalecerealeL.、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jos(L.)Roth.、賴草Aneurolepidiumdasystachy(Trin.)Nevski、老芒麥ElymussibiricusL.、披堿草E.DahuricusTurcz.及下垂冰草AgropyronsemicostatumNees等的野生麥角,經動物在體子宮試驗表明,均有明顯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其中以拂子茅、披堿草、賴草和下垂冰草的麥角流浸膏作用稍強。

【毒性】急性中毒癥狀是嘔吐、腹瀉、脈微弱、昏迷。慢性中毒見於服藥過量,肝臟病和周圍血管有病的都較敏感,癥狀有壞死型和驚厥型二類。

【鑒別】理化鑒別麥角(1)取粉末約0.1g,加乙醚2ml及稀硫酸1滴,振搖後分取醚液,加碳酸氫鈉飽和液數滴,振搖後放置,下層水液即顯紅色或紫藍色。(檢查麥角紅色素)(2)取粉末少許,加碳酸氫鈉液及氯仿共同振搖,分取氯仿液,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少許,振搖後靜置,試劑層顯藍色。(檢查麥角生物堿)(3)麥角中麥角新堿、麥角異新堿、麥角毒堿和麥角胺堿的含量測定取麥角粉末先以石油醚(30~60℃)脫脂,幹燥後,精密稱取1g,置50ml棕色具塞磨口瓶中,加氯仿-甲醇-氫氧化銨(90:9:1)10ml,浸泡24h,吸取浸出液5ml,減壓抽幹,殘渣加0.25ml甲醇溶解,取0.1ml點於氧化鋁(弱堿性、200目、活度Ⅱ~Ⅲ級)薄層板上,以苯-氯仿-無水乙醇(7:3:0.5)飽和10min後展開,在紫外燈下觀察熒光,劃出各生物堿色帶,用吸集器收集色帶上氧化鋁於離心管中,加乙醇0.5ml振搖,加0.1mol/L硫酸溶液1.5ml及試劑(0.125g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加無氮硫酸65ml與蒸餾水35ml的冷混合液溶解後,加9%三氯化鐵溶液0.05ml混勻)4ml搖勻,放置30min,取上清液在550nm測吸收度,由麥角新堿標準曲線,分別算出各生物堿的含量。

【性味】苦;辛;平;有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縮宮止血;止痛。主子宮出血;偏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制成流浸膏,每次0.5~2ml,每日3~4次;大劑量1次4ml,每日12ml;或制成片劑、針劑用。

【註意】

1.《國藥的藥理學》:分娩時只可用於壓出期,在開口期當避免使用。孕婦、臨產及胎盤尚未完全排出時禁用。肝臟病及周圍血管病患者慎服。本品有毒,誤服後常引起口渴、嘔吐、腹瀉、肢冷、面色蒼白、視覺與聽覺障礙,嚴重者則出現幻覺、驚厥,以致昏迷死亡。

2.劉波《中國藥用真菌》:胎盤未排出時禁用。

【各家論述】

1.《國藥的藥理學》:為子宮緊縮藥。對於子宮出血,分娩後的弛緩性後出血,子宮之不全、退行等有效。

2.《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偏頭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麥角相關圖片

麥角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麥斛  下一个:麥門冬>>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