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大金牛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DàJīnNiúCǎo

【別名】紫背金牛、金牛遠誌、坡白草、金牛草、大金不換

【來源】遠誌科遠誌屬植物金不換PolygalaglomerataLour.[P.chinensisL.],以全草入藥。四季或夏秋均可采挖,洗凈曬幹,或鮮用。

【性味】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淤。用於咳嗽胸痛,咽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肝炎,小兒麻痹後遺癥;外用治癰疽,癤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6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金牛草《*辭典》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DàJīnNiúCǎo

【別名】肥兒草(《藥性考補遺》),蛇總管、鷓鴣茶、金不換、紫背金牛(《生草藥性備要》),大蘭青、大金草(《嶺南采藥錄》),午時合(《貴州植藥調查》),疳積草、厚皮柑(《廣西藥植名錄》),大金不換(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金牛遠誌(《海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遠誌科植物金不換的帶根全草或根。夏、秋間采集帶根全草,洗凈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厘米。莖單-或稍有分枝,微有毛,葉互生,線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圓形,長1~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或楔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極短,有花數朵;花淡黃色,長約5毫米;外輪3片萼片矩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內輪2片花瓣狀;花瓣3,兩側花瓣與花絲鞘在基部貼生,中央花瓣先端具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下部連合成鞘,向一邊開裂;雌蕊10。蒴果近倒心形,長約4毫米,具睫毛。種子被絹毛。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於山野灌叢中。分布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幹燥帶根全草,長約l0~20厘米,莖單枝或有分枝,根1條,莖粗約1~2毫米,灰綠色至灰褐色,微有短毛。葉暗綠色至黃褐色,有時葉腋間有殘存的花及果實。氣微,味淡。以完整、葉多、幹燥、無泥沙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甙、皂甙。

【性味】

甘,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溫。"

②《本草求原》:"甘辛,溫。"

③《廣東中藥》:"甘淡,平。"

【功能主治】

止咳,消積,活血散瘀。治痰咳癆嗽,痢疾,疳積,瘰癧,蛇傷,跌打損傷。

①《綱目拾遺》:"治小兒一切痰疾及痧脹。"

②《生草藥性備要》:"散毒,止咳嗽。治蛇咬傷。根:止牙痛。"

③《本草求原》:"主咳嗽痰火內傷,散熱毒瘰癧。根:治疳積。"

④《嶺南采藥錄》:"能消腹膨脹,小兒疳積。根:止吐瀉,去瘀生新。"

⑤《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黃疸,肝炎,紅白痢。"

⑥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散瘀,止痛鎮咳。治胸痛咳嗽,百日咳,小兒麻痹後遺癥,角膜雲翳,角膜潰瘍,急性結膜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o.5~1兩。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肺癆咳嗽咯血:鮮大金牛草一兩(幹者五錢),和冰糖燉服,虛火盛者加麥冬三錢。(廈門)

②治風熱咳嗽:大金牛草、牛大力、紅苓根、白竻根。煎服。(《廣東中藥》)

【摘錄】《*辭典》

大金牛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DàJīnNiúCǎo

【英文名】ChineseMilkwortHerb,HerbofChineseMilkwort

【別名】肥兒草、蛇總管、鷓鴣茶、金不換、紫背金牛、大蘭青、大金草、午時合、疳積草、厚皮柑、大金不換、大金不換草、坡白草、金牛遠誌、多年紅、安心草、千裏馬、葉葉一枝花、金牛草、銀不換、膩藥蟲。

【來源】

藥材基源:為遠誌科植物華南植物遠誌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alaglomerataLour.[Polygalachinensis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曬幹。

【原形態】華南遠誌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50cm。根粗壯,橘黃色。莖基部木質化,枝圓柱形,綠色,被卷曲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mm,被柔毛;葉紙質,倒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6-7cm,寬1-1.5cm,先端鈍,具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微反卷,疏被短柔毛;主脈在上面具槽,下面隆起,側脈少,背面不明顯。花兩性,總狀花序腋上生,稀腋生,長約1cm,花少,密集;萼片5,綠色,宿存,外面3枚小,卵狀披針形,長約2mm,具線毛,裏面2枚大,鐮刀形,長約4.5mm,具緣毛;花瓣3,淡黃色,白色帶淡紅,基部合生,龍骨瓣頂端背部具2束條裂的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長約3mm,1/2-3/4以下合生成鞘,無線毛,花藥棒狀卵形,頂孔開裂;子房扁圓形,直徑約1mm,具緣毛,花柱彎曲,先端馬蹄狀彎曲,柱頭嵌入其內。蒴果圓形,直徑約2mm,先端微凹,具狹翅、緣毛。種子稍扁,長圓形,黑色,長約4mm,被白色長柔毛,種阜白色,具3短裂膜質的附屬物。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於海拔500-1000m的草地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全草長6-40cm,莖被柔毛,多數有分枝。葉片皺縮,完整葉呈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圓形,長1-6cm,寬0.5-1.5cm,灰綠色或褐色,葉端常有一小突尖,葉柄短,有柔毛。蒴果長約4mm,頂端內凹,邊緣有緣毛,萼片宿存。種子基部有3短裂的種阜。氣無,味淡。

顯微鑒別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平周壁具有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上表皮細胞垂周壁較平直,平周壁具角質紋理;氣孔極少。非腺毛多為單細胞,稀有2細胞,長82-380μm,多彎曲,具明顯壁疣。葉肉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24-63μm。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甙、皂甙。

全草含金不換內酯(srchilactome,2-piperonylidene-3-veratroyl-3S-?-brtyrolactone)、賽菊芋黃素(helioxanthin)、金不換新內脂(chisrlactome)、華遠誌內酯(chinensin)、羥基華遠誌內酯(chinensinaphthol)及羥基華遠誌內酯甲醚(chinensinaphtholmethylether),尚含皂甙1.47%,又預試含黃酮化合物。

【鑒別】理化鑒別取大金牛草粗粉0.5g,置帶塞試管中,加熱水10ml,用力振搖1min,生成持續性泡沫,放置30min仍不消失。(檢查皂貳)

【性味】辛;甘;平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祛痰;消積;散瘀;解毒。主咳嗽咽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瘰癧;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1.《綱目拾遺》:治小兒一切痰疾及痧脹。2.《生草藥性備要》:散毒,止咳嗽,治蛇咬傷。根:止牙痛。3.《本草求原》;主咳嗽痰火內傷,散熱毒瘰癧。根:治疳積。4.《嶺南采藥錄》:能消腹膨脹,小兒疳積。根:止吐瀉,去瘀生新。5.《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黃疸,肝炎,紅白痢。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散瘀,止痛鎮咳。治胸痛咳嗽,百日咳,小兒麻痹後遺癥,角膜雲翳,角膜潰瘍,急性結膜炎。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大金牛草相關圖片

大金牛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大金刀  下一个:大金香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