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草木便方》
【拼音名】LǎoJūnXū
【別名】婆婆針線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絨針(《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白薇、竹靈消(《四川中藥誌》),惡牛皮消、牛角風,九連臺(《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雪裏蟠桃的根及根莖(亦有用全株者)。夏、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可達40~70厘米,全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須根多而細長,土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卵狀橢圓形至廣卵形,長6~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尖、漸尖或鈍圓,全緣,基部圓形或楔形。花序腋生,通常聚傘狀;花小,淡黃色;花冠5深裂,無毛,副花冠的裂片幾與花柱等高,廣三角形;雄蕊5,花粉塊2枚下垂;雌蕊1,子房上位,為2分離心皮所組成,花柱2,分離。蓇葖果披針形,無毛,長4~5厘米。種子廣卵形,頂端生有一束白毛,邊緣有翼,長約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草叢中及林邊。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產於四川。
【性狀】幹燥的根莖長約2~3厘米,表面有多數並排的莖稈殘基;外表粗糙,棕褐色;斷面黃白色,充實。須根細小,叢生於根莖四周,扭曲不直,長約3~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皺紋;質脆弱,斷面黃白色。氣味微弱。
【性味】
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溫。"
②《陜西中草藥》:"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補腎,健脾,化毒。治虛癆久嗽,浮腫,白帶,月經不調,瘰癧,瘡疥。
①《草木便方》:"補益強陰,化毒。治傷勞久嗽,虛腫,瘍勞,蛇、蟲、瘋狗傷。"
②《分類草藥性》:"貼癢子,散毒,通疝氣,止鼻血,治女人白帶頭暈,塗疥瘡。"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疼,去毒,治瘰癧,下乳,止咳。"
④《陜西中草藥》:"滋陰補腎,健脾益氣,調經活血。治月經不調,陰虛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老君須《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拼音名】LǎoJūnXū
【英文名】rootofSandhillTylophora
【別名】婆婆針線包、正骨草、婆婆衣、絨針、白薇、竹靈消、惡牛皮消、牛角風、九連臺、犀角細辛、川白薇、細根白薇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竹靈消的根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VincetoxicuminamoenumMaxim.]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洗凈,曬幹。
【原形態】根須狀,形如白薇,基部分枝甚多;莖幹後中空,被單列柔毛。葉對生,有短柄;葉片薄膜質,廣卵形,長4-5cm,寬1.5-4c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在脈上近無毛或僅被微毛,有邊毛;側脈約5對。傘形聚傘花序,近頂部互生,著花8-10朵,花黃色,鈍狀;副花冠較厚,裂片三角形,短急尖;花藥在先端具一個圓形的膜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狀扁平。蓇葖雙生,稀單生,狹披針形,向端部長漸尖,長達6cm直徑約5mm。花期5-7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3500m的山地蔬林、灌木叢中或山頂、山坡、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粗短,多分枝,略呈塊狀,長2-3cm,直徑5-10mm,上方有多數密集的莖痕或殘存莖基,下方簇生多數細而長的根。根細圓柱形,多彎曲,長10-15cm,直徑0.7一1.5mm,表面黃棕色,稍有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中央具細小的黃色木心。氣微,味淡。莖圓柱形,長17-39cm,直徑2-4mm,表面綠色或黃綠色,基部淡紫紅色,有的被汙褐色斑點,具細縱棱,有單列白色柔毛;質稍韌,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廣卵形、卵形或長卵形,長3-6cm,淺綠色至黃綠色,主脈於下面明顯凸起。兩面脈上均有白色柔毛。蓇葖果長角狀,長3-6cm,直徑4一8mm,黃綠色或黃褐色,具縱皺紋及縱棱,先端長漸尖,中部膨大,基部有宿萼。種子卵形或闊卵形,黃棕色,扁而薄,慶7-8mm,寬約smm,邊緣具翅,頂有一撮白色絹質毛,長約1.6cm。氣微清香,味微甜。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栓化,可見多細胞非腺毛及其殘基,非腺毛由l-5(-IO)細胞組成,有的先端稍彎曲。下皮層細胞1-2列,切向排列,壁稍厚;皮層稍寬,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淺黃色,非本化。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較窄,內生韌皮部稍寬。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較寬,導管系單列徑向排列,木射線寬多1列細胞。髓較大。本品薄壁組織中散有乳汁管。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可見非腺毛及其殘基,有3-10細胞,有的先端彎曲,主脈上表皮的非腺毛較多,氣孔常見於下表皮。柵欄組織l-3列細胞,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松。主脈向上下凸出,維管束l-2個,雙韌型,可見乳汁管散在。主脈上、下表皮內側均有厚角組織。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征:黃綠色。①澱粉粒眾多,圓球形。卵圓形、盔帽形,直徑3.5-1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飛鳥狀、新月形及星狀,有的層紋隱約可見;復粒2-6(-20)分粒組成。②皮層纖維多斷碎,單個或成束,淡黃色,直徑約24μm。③木纖維碎片淺綠色,長178-400μm,直徑14-17μm,壁孔明顯。④草酸鈣簇晶易見,直徑21-42μm。⑤葉表皮組織碎片,黃綠色,可見不定式、不等式氣孔,副衛細胞4-5個。⑥非腺毛斷碎,直徑約17μm。⑦導管有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等,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1-72μm,長約38μm。⑧乳汁管少見。
【化學成份】根中分離得到直立白薇甙(cynatratoside)A,茶葉花寧(apocynin),2,4-二羥基苯乙酮(2,4-dihydroxyyCC-tophenon),對一羥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胡蘿蔔甙(alexandrnin)和β-谷甾自醇(β-sitOsterol)[1]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膽;解毒。主陰虛發熱;虛勞久嗽;咯血;脅肋脹痛;嘔惡;瀉痢;產後虛煩;瘰癧;無名腫毒;蛇蟲;瘋狗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錢。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補益強陰,化毒。治傷勞久嗽,虛腫,瘍勞,蛇、蟲、瘋狗傷。2.《分類草藥性》:貼癢子,散毒,通疝氣,止鼻血,治女人白帶頭暈,塗疥瘡。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疼,去毒,治瘰癧,下乳,止咳。
4.《陜西中草藥》:滋陰補腎,健脾益氣,調經活血。治月經不調,陰虛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