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木達地黃功效和作用

【別名】馬松子、野路葵、野棉花稭

【來源】梧桐科木達地黃MelochiacorchorifoliaL.,以莖、葉入藥。

【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及廣東。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木達地黃《中華本草》

【拼音名】MùDáDìHuánɡ

【別名】假絡麻、野棉花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馬松子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chiacorchorifoli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紮成把,曬幹。

【原形態】馬松子直立、多分枝的亞灌木狀草本,高不及1m。枝黃褐色,略被星狀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25mm,被柔毛;托葉條形,長2-4mm,被毛;葉片膜質或薄紙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有不明顯的3淺裂,長2.5-7cm,寬1-1.3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面近於無毛,下面略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脈5條。密傘花序或團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苞片條形,具緣毛,混生在花序內;萼鐘狀,5淺裂,長約2.5mm,外面被長柔毛和剛毛,內面無毛,裂片三角形;花瓣5,白色,後變為淡紅色,長圓形,長約6mm,基部收縮;雄蕊5,下部連合成筒,與花瓣對生;子房無柄,5室,密被柔毛,花柱5枚,線狀蒴果圓球形,具5棱,直徑5-6mm,被長柔毛,每室具種子1-2顆,種子卵形,略成三角狀,褐黑色,長2-3mm。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田野或低丘陵曠野間。

資源分布: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臺灣、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葉卵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小齒,下面沿葉脈疏被短毛,葉長1-7cm,寬0.7-3cm;葉柄長5-20mm。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馬松子地上部分含生物堿:蛇婆子堿(adoue-tine)Y',馬松子環肽堿(melofoline),歐鼠李葉堿(frangnfo-line),歐鼠李堿(franganine),馬松子堿(melochicorine)及6-甲氧基-3-丙烯基-2-吡啶羧酸(6-methoxy-3-propenyl-2-pyridine-carboxylicacid),另含無羈萜(friedelin),無羈萜醇(friedelinol),β-香樹脂醇(β-amyrin),三十四醇(tetratriacontanol),27-甲基-1,3-二十八烷二醇(27-methyloctacosane-1,3-diol),24-乙基-2-甲基-1-四十三烯-3,23-二醇(24-ethyl-2-methyltritetracont-1-ene-3,23-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β-谷甾醇酯(β-sitoterylstear-ate),硬脂酸乙酯(ethylstearate),4-壬烯酸廿九烷醇酯(nonacosyl-non-4-enoat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牡荊素(vitexin),洋槐甙(robinin);葉還含馬松子甙即蜀葵甙元-8-O-葡糖甙酸(melocorine,herbacetin-8-O-glu-curonide),棉花皮素-8-O-β-D-葡糖醛酸甙(hibifolin,gossypetin-8-O-β-D-glucuronide),三葉豆甙即山柰酚-3-O-β-D-半乳糖甙(tri-folin,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癢。主急性黃疸型肝炎;皮膚癢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木達地黃相關圖片

木達地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木鱉子根  下一个:木大力王>>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