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蓮房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LiánFánɡ

【英文名】RECEPTACULUMNELUMBINIS

【別名】蓮蓬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nuciferaGaertn.的幹燥花托。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實,曬幹。

【性狀】本品呈倒圓錐狀或漏鬥狀,多撕裂,直徑5~8cm,高4.5~6cm。表面灰棕色至紫棕色,具細縱紋及皺紋,頂面有多數圓形孔穴,基部有花梗殘基。質疏松,破碎面海綿樣,棕色。氣微,味微澀。

【鑒別】

(1)本品粉末黃棕色。表皮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乳頭狀突起呈雙圓圈狀。草酸鈣簇晶多見,直徑10~54μm。棕色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紅棕色物。螺紋、環紋導管直徑8~80μm。纖維成束,直徑11~35μm,具紋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溫熱浸泡數分鐘,濾過,濾液加鎂粉少量與鹽酸1~2滴,溶液漸變成紅色。

【炮制】

蓮房:除去灰屑,切碎。

蓮房炭:取凈蓮房,照煆炭法(附錄ⅡD)制炭。

【性味】苦、澀,溫。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於崩漏,尿血,痔瘡出血,產後瘀阻,惡露不盡。

【用法用量】4.5~9g。

【摘錄】《中國藥典》

蓮房《*辭典》

【出處】《食療本草》

【拼音名】LiánFánɡ

【別名】蓮蓬殼(《海上方》),蓮殼(《儒門事親》)。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花托。秋季果實成熟時,割下蓮蓬,除去果實(蓮子)及梗,曬幹。

【原形態】幹燥花托略呈倒圓錐形,多破裂,頂面圓形而平,徑7~10厘米,高3~8厘米。表面紫紅色或灰褐色,有縱紋及縱皺,頂面有多數除去果實後留下的圓形孔洞,呈蜂窩狀,基部有花梗殘基。質松軟如海綿。氣無,味澀。以個大、紫紅色者為佳。

【生境分布】主產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等地。

【化學成份】含蛋白質4.9%,脂肪0.6%,碳水化物9%,粗纖維1%,灰分1.2%,胡蘿蔔素0.02毫克%,硫胺素0.17毫克%,核黃素0.09毫克%,尼克酸1.7毫克%,抗壞血酸17毫克%。尚含微量蓮子堿。

【炮制】蓮房炭:取凈蓮房置鍋內,上覆一口徑稍小的鍋,上貼白紙,兩鍋交接處用黃泥封嚴,煆至白紙呈焦黃色,停火,待涼取出。

【性味】

苦澀,溫。

①《綱目》:"苦澀,溫。"

②《本草原始》:"味澀,溫,無毒。"

【歸經】《綱目》:"入足厥陰血分。"

【功能主治】

消瘀,止血,去濕。治血崩,月經過多,胎漏下血,瘀血腹痛,產後胎衣不下,血痢,血淋,痔瘡脫肛,皮膚濕瘡。

①孟詵:"破血。"

②《本草拾遺》:"主血脹腹痛,產後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③《綱目》:"止血崩、下血、溺血。"

④《本草匯言》:"止血痢,脾泄。"

⑤《握靈本草》:"燒灰止崩帶、胎漏、血淋等癥。"

⑥《分類草藥性》:"消毒,去風,治背花。"

⑦《嶺南采藥錄》:"療乳頭開裂。"

⑧《江蘇植藥誌》:"治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室女血崩,不以冷熱皆可服:荊芥、蓮蓬殼(燒灰存性)。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湯調下。(《聖惠方》)

②治血崩:棕皮(燒灰)、蓮殼(燒存性)各半兩,香附子三兩(炒)。上為末。米飲調下三、四錢,食前。(《儒門事親》蓮殼散)

③治經血不止:陳蓮蓬殼,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熱酒下。(《婦人經驗方》瑞蓮散)

④治漏胎下血:蓮房,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湯、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驗醫方》)

⑤治胎衣不下:蓮房一個,甜酒煎服。(《嶺南采藥錄》)

⑥治小便血淋:蓮房,燒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半,米飲調下,日二。(《經驗方》)

⑦治痔瘡:幹蓮房、荊芥各一兩,枳殼、薄荷、樸硝各五錢。為粗末。水三碗,煎二碗,半熱熏洗。(《高科選粹》蓮房枳殼湯)

⑧治乳裂:蓮房炒研為末,外敷。(《嶺南采藥錄》)

⑨治天泡濕瘡:蓮蓬殼,燒存性,研末,井泥調塗。(《海上方》)

⑩治黃水瘡:蓮房燒成炭,研細末,香油調勻,敷患處,一日二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各家論述】

①《綱目》:"蓮房,消瘀散血,與荷葉同功,亦急則治標之意也。"

②《本經逢原》:"蓮房,功專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燒灰用之,雖能止截,不似棕灰之兜濕也。"

【摘錄】《*辭典》

蓮房《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拼音名】LiánFánɡ

【英文名】LotusSeedpot

【別名】蓮蓬殼、蓮殼、蓮蓬。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nuciferaGaerth.的花托。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nuciferaGaerth.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割下蓮蓬,除去果實(蓮子)及梗,曬幹。

【原形態】蓮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於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花藥條形,花絲細長,著生於托之一;心皮多數埋藏於膨大的花托內,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後結“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廣布於南北各地。

資源分布:廣布於南北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為倒圓錐狀或漏鬥狀花托,多撕裂,直徑5-8cm,高4-6cm。表面灰棕色具細縱紋及皺紋,或局部表面破裂呈纖維狀;頂面圓而平,有多數挖除果實後的圓形小孔穴,基部有花柄殘基或痕跡。體輕、質疏松,縱破開多裂隙似海綿狀。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份】蓮房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槲皮素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diglucoside)及小量蓮子堿(nilumbine)等。此外尚含堿水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B1、B2、和C,槲皮素(quercetin)。

【炮制】蓮房炭:取凈蓮房置鍋內,上覆一口徑稍小的鍋,上貼白紙,兩鍋交接處用黃泥封嚴,煆至白紙呈焦黃色,停火,待涼取出。

【性味】苦;澀;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消瘀止血。主崩漏;月經過多;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摻患處或煎湯熏洗。

【附方】①治室女血崩,不以冷熱皆可服:荊芥、蓮蓬殼(燒灰存性)。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湯調下。(《聖惠方》)②治血崩:棕皮(燒灰)、蓮殼(燒存性)各半兩,香附子三兩(炒)。上為末。米飲調下三、四錢,食前。(《儒門事親》蓮殼散)③治經血不止:陳蓮蓬殼,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熱酒下。(《婦人經驗方》瑞蓮散)④治漏胎下血:蓮房,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湯、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驗醫方》)⑤治胎衣不下:蓮房一個,甜酒煎服。(《嶺南采藥錄》)⑥治小便血淋:蓮房,燒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半,米飲調下,日二。(《經驗方》)⑦治痔瘡:幹蓮房、荊芥各一兩,枳殼、薄荷、樸硝各五錢。為粗末。水三碗,煎二碗,半熱熏洗。(《瘍科選粹》蓮房枳殼湯)⑧治乳裂:蓮房炒研為末,外敷。(《嶺南采藥錄》)⑨治天泡濕瘡:蓮蓬殼,燒存性,研末,並泥調塗。(《海上方》)⑩治黃水瘡:蓮房燒成炭,研細末,香油調勻,敷患處,一日二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各家論述】

1.《綱目》:蓮房,消瘀散血,與荷葉同功,亦急則治標之意也。止血崩、下血、溺血。

2.《本經逢原》:蓮房,功專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燒灰用之,雖能止截,不似棕灰之兜澀也。

3.《本草匯言》:止血痢,脾泄。

4.《分類草藥性》:消毒,去風,治背花。

5.孟詵:破血。

6.《嶺南采藥錄》:療乳頭開裂。

7.《本草拾遺》:主血脹腹痛,產後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8.《握靈本草》:燒灰止崩帶、胎漏、血淋等癥。

9.《江蘇植藥誌》;治脫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蓮房相關圖片

蓮房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連香樹果  下一个:蓮花>>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