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ónɡChǐ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化石。
【性狀】呈完整的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主要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彎而尖,直徑約3厘米,近尖端處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較細,略彎曲,多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牙白色、青灰色或暗棕色,粗糙或有毒可見具光澤的琺瑯質。質堅硬,斷面不平坦,亦粗糙,有吸濕性。無臭,無味。
【炮制】除去泥土,敲去牙床即得。
【性味】甘,澀,涼。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用於神經衰弱,頭暈目眩,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龍齒《*辭典》
【出處】《本經》
【拼音名】LónɡChǐ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挖出後,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生境分布】主產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性狀】呈完整的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與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略彎曲,長約7厘米,徑約3厘米,近尖端處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較細,略彎曲,長約5厘米,多有深淺不同的溝棱。其中呈青灰色者習稱"青龍齒",呈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有的表面尚具光澤的琺瑯質。質堅硬,斷面粗糙,凹凸不平,或有不規則的突起棱線,吸濕性強。無臭,無味。以不帶牙床、吸濕性強者為佳。習慣以青龍齒品質較好。
【化學成份】主要成分均為碳酸鈣、磷酸鈣。
【炮制】
龍齒:刷凈泥土,打碎。煆龍齒:取刷凈的龍齒,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入坩堝內煆紅透,取出,放涼。
《綱目》:"修治同龍骨,或雲以酥炙。"
【性味】
澀,涼。
①《吳普本草》:"神農、李氏:大寒。"
②《藥對》:"平。"
③《日華子本草》:"澀,涼。"
【歸經】《本草經疏》:"入心、肝。"
【功能主治】
鎮驚安神,除煩熱。治驚癇癲狂,煩熱不安,失眠多夢。
①《本經》:"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
②《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③《藥性論》:"鎮心,安魂魄。"
④《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宜久煎),3~5錢。
【註意】《本草經集註》:"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附方】
①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龍齒為末。調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龍齒散)
②治因驚成癇,狂言妄語:龍齒(研)、鐵粉(研)、凝水石(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上四味,搗研羅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聖濟總錄》龍齒丸)
③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龍齒半兩(細研),鉤藤、白茯苓各半兩,蟬殼二七枚(微炒),黃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鐵粉一分(細研),朱砂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量兒大小,分減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摘錄】《*辭典》
龍齒《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
出自1.《本經》:列為上品,附於龍骨項下,雲"生川谷及巖水岸土穴中死龍處"(據馬繼興輯註本)。
2.《別錄》:生晉地及太山巖水岸土穴石中死龍處。
3.《本草圖經》:今河東州郡多有之……齒小強,猶有齒形。
4.《本經逢原》:形似筆架,重數兩,外光澤如瓷,碎之其理如石,內如龍骨,舐之粘舌者真。亦有微黑,而煆之色如翡翠者為蒼龍齒,較白者更勝。其小如筍尖或如指
【拼音名】LónɡChǐ
【英文名】Dragon'sTeeth
【來源】
藥材基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atite
采收和儲藏:挖出後,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原形態】
礦物組分主要為磷灰石、纖磷石。
主含磷灰石晶體結構屬六方晶系。單晶體呈六方柱狀或厚板狀,隱晶質為依動物牙齒形態的集合體。表面白色、青灰色。粗糙白堊質或稍顯琺瑯質光澤,或有灰白、灰、黃褐、褐黃色環帶,似油脂狀、琺瑯狀光澤。斷口不平坦,顯示出纖維狀個體時硬度稍低,一般硬度大於或近於小刀。齒化石內部呈灰白色瓷狀光澤,斷口平坦或次貝殼狀,硬度大於指甲,小於小刀,在5以下。原礦物具琺瑯質和丘狀脊形齒冠,不同於龍骨。
【生境分布】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1)龍齒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瑯質(年限淺)。質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2)龍齒墩(俗稱牙床)為不規則方形,長約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跡。質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次。
顯微鑒別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齒化石表皮部位粒度極細;中正突起。幹涉色Ⅰ級灰。內部粒徑近0.02mm,一軸晶;負光性。個別樣品的表層部位可見到磷灰石纖維狀微晶,亦為無色透明;其光性特征與內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為再結晶產物。纖晶與晶粒間分布少量碳酸礦物(方解石)。
【化學成份】主要含有碳酸鈣(CaCO3),磷酸鈣[Ca3(PO4)2]。尚含少量的鐵、鉀、鈉、硫酸根等。
【鑒別】取本品粉末約1g,加鹽酸約4ml,即泡沸,待泡沸停止後,濾過。①取濾液1ml,加硫酸即生成白色沈澱。(檢查鈣鹽)②取濾液1ml,用堿中和調至中性後,濾過,濾液加硝酸銀試液,即生成淺黃色沈澱;分離,沈澱在氨試液中均溶解。(檢查磷酸鹽)
【炮制】
1.龍齒:刷凈泥土,打碎。
2.煆龍齒:取刷凈的龍齒,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入坩堝內煆紅透,取出,放涼。用時碾碎。或火煆兩淬,研末,水飛過,曬幹。
3.《綱目》:修治同龍骨,或雲以酥炙。
4.鹽淬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煆紅透,取出,立即噴灑食鹽水,冷後研碎。每凈龍齒100kg,用食鹽12.5kg。
【性味】澀;甘;涼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
1.《本草經集註》: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2.《雷公炮制藥性解》:"畏幹漆、蜀椒、理石。"
【附方】舊說以本品為龍之牙齒,故名。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
2.《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3.《藥性論》:鎮心,安魂魄。
4.《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