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麻布七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áBùQī

【別名】麻布芪、穿心蓮[四川]、統天袋、統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連環、網子七、蓑衣七、背網子

【來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高烏頭AconitumsinomontanumNakai,以根入藥。夏秋采收,曬幹。

【性味】苦、辛、鹹,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用於風濕腰腿痛,胃氣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1~2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麻布七《*辭典》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MáBùQī

【別名】破骨七、麻布袋(《貴州民間藥物》),統天袋、九連環、網子七、蓑衣七、背網子、龍骨七、龍膝、辮子七、花花七(《陜西中草藥》)。七連環(《藥學學報》10:692,1966)。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高烏頭的根。夏、秋采牧。

【原形態】

高烏頭,又名:穿心蓮烏頭,穿心蓮牛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莖直立,高約1米,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彎曲的短毛。基生葉1,有長柄,葉柄基部呈鞘狀;葉片腎圓形,5~7掌狀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淺裂,邊緣有銳頭缺刻,下面葉脈被金黃色短毛,邊緣較密,上面除邊緣外,無毛。莖生葉較小,柄極短。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紫色,約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狀,上萼片圓筒形,側萼片扁圓,內面頂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圓形;花瓣2,具長爪;雄蕊多數,花絲基部擴大成長橢圓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無毛。

【生境分布】多生於大山叢林間。分布貴州、湖北、四川、青海、甘肅、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化學成份】含生物堿:甲堿、乙堿、丙堿。甲堿的紅外和紫外光譜與毛茛花烏頭堿相同。

【性味】

苦辛,溫,有毒。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苦辛鹹。"

②《陜西中草藥》:"味苦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治風濕腰腿痛,痧氣腹痛,胃痛,心悸,跌打勞傷,瘰癧,瘡癤。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心氣痛,胃氣痛。"

②《貴州草藥》:"寧心,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治痧癥腹痛,胃氣痛,心悸,跌打損傷。"

③《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祛風濕。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腰腿痛,勞傷,瘡癤,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痧癥心氣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末,成人每次五分,小兒每次二至三分,開水吞服。

②治跌打損傷:麻布袋五錢。泡酒,早晚服。

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錢(研末),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瘰癧:統天袋、金牛七各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陜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麻布七《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誌》

【拼音名】MáBùQī

【英文名】RootofTallMonkshood

【別名】破布七、麻布袋、統天袋、九連環、網子七、蓑衣七、背網子、龍骨七、龍膝、辮子七、花花七、碎骨還陽、破骨七、七連環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高烏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sinomontanumNaka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去殘莖、須根,洗凈泥土,或將根撕開,除去內附黑皮,曬幹。

【原形態】高烏頭,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莖直立,高約1m,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彎曲的短毛,基生葉1,有長柄,葉柄基部呈鞘狀;葉片腎圓形,5-7掌狀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淺裂,邊緣有銳頭缺刻,下面葉脈被金黃色短毛,邊緣較密,上面除邊緣外,無毛。莖生葉較小,柄極短。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紫色,約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狀,上萼片圓筒形,側萼片扁圓,內面頂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圓形;花瓣2,具長爪;雄蕊多數,花絲基部擴大成長橢圓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無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3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貴州。

【性狀】

1.性狀鑒別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從根頭處分枝,長10-20cm,中部直徑1-2.5cm。表面暗棕色,粗糙,或因栓化細胞脫落而可見多數裂生細根縱向排列或似網狀。質堅硬,能折斷,斷面淡黃棕色,有的根中央已枯朽成空洞狀。氣微,味辛、苦、微麻。

2.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根上段的一側有凹溝,中央有多個外韌型維管束排成一環,其內側為一個木質束環,中心部分因栓化細胞脫落而形成空隙;中段可見數個裂生中柱,每個中柱各包含1-2個維管束,內側往往有木質部束,中央為大空隙。支根呈原生中柱狀。本品薄壁細胞中含細小的澱粉粒,直徑4-8μm。

【化學成份】根含牛扁酸單甲酯(lycaconiticacidmonomethylester),刺烏頭堿(lappaconitine),毛茛葉烏頭堿(ranaconitine)。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刺烏頭堿(LA)及N-脫乙酰刺烏頭堿(DLA)均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LA1-6mg/kg,DLA1-10mg/kg皮下或腹腔註射對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蛋清或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以及棉球所致炎性增生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於切除雙側腎上腺大鼠的生存時間,不引起胸腺萎縮,也不降低腎上腺中維生素C的含量,表晨其抗炎作用與腎上腺無明顯關系。

2.鎮痛作用小鼠扭體法測得LA皮下註射1mg/kg,2mg/kg,4mg/kg,8mg/kg可使扭體數減少15%、48%、67%和96%,DLA皮下註射1.25mg/kg,2.5mg/kg及10mg/kg分別減少23%,41%,51%及81%,ED50,LA為3.5mg/kg,DLA為2.3mg/kg。熱板法測得DLA15mg/kg,20mg/kg腹腔註射可使痛閾於15min提高79%及137%,納洛酮不影響其鎮痛效果。甲醛所致小鼠足疼痛LA皮下註射的ED50為3.9mg/kg,DLA為7.1mg/kg,同法測得嗎啡為3.2mg/kg。小鼠與猴實驗均證明刺烏頭堿無成癮性。

3.解熱作用皮下註射酵母所致大鼠發熱,腹腔註射LA6mg/kg或DLA15mg/kg均有顯著解熱作用,但作用持續時間很短。

4.局麻作用小鼠大腿北側坐骨神經幹周圍註射引起坐骨神經阻滯癥候群的ED50,DLA為0.076mg/kg。0.1%刺烏頭堿溶液對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0.05%皮下註射對豚鼠有浸潤麻醉作用,對小鼠坐骨神經有傳導阻滯作用。

5.毒性小鼠LD50腹腔註射、皮下註射DLA為23.5(23.1-24.0)mg/kg和36.4(34.2-38.7)mg/kg,LA腹腔註射為10.5(10.2-10.9)mg/kg;大鼠LD50腹腔註射DLA為29.9(29.5-30.4)mg/kg,LA為9.9(9.6-10.2)mg/kg。

【性味】苦;辛;溫;有毒

【歸經】心;肝;肺;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主風濕腰腿痛;關節腫痛;跌打損傷;胃痛;胸腹脹滿;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腸炎;瘰癧;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服,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搽。

【註意】本品有毒,內服宜慎。

【附方】①治痧癥心氣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未,成人每次五分,小兒每次二至三分,開水吞服。②治跌打損傷:麻布袋五錢。泡酒,早晚服。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錢(研未),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④治瘰癧:統天袋、金午七各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似陜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治心氣痛,胃氣痛。

2.《貴州草藥》:寧心,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治疹癥腹痛,胃氣痛,心悸,跌打損傷。

3.《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祛風濕。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腰腿痛,勞傷,瘡癤,瘰癧。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麻布七相關圖片

麻布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落葉梅  下一个:麻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