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獼猴桃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íHóuTáo

【別名】藤梨、陽桃、白毛桃、毛梨子

【來源】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以根和果實入藥。秋季摘果挖根,鮮用或曬幹。

【性味】

果:酸、甘,寒。

根、根皮:苦、澀,寒。

【功能主治】

果: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用於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嘔吐,燒燙傷。

根、根皮: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祛風利濕。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絲蟲病,肝炎,痢疾,淋巴結結核,癰癤腫毒,癌癥。

【用法用量】0.5~2兩;果適量,鮮食或榨汁服。

【備註】(1)軟棗子(軟棗獼猴桃、獼猴梨)Actinidiaarguta(Sieb.etZucc.)Planch.,根、果入藥。療效與前種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獼猴桃《*辭典》

【出處】《開寶本草》

【拼音名】MíHóuTáo

【別名】藤梨、木子,獼猴梨(《開寶本草》),羊桃(《醫心方》),陽桃(《日用本草》),毛葉獼猴桃(《經濟植物手冊》),大紅袍(《貴州民間方藥集》),大零核、猴仔梨(《福建民間草藥》),楊桃(《江西草藥》),繩梨、金梨、野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山洋桃(《貴州草藥》),狐貍桃(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的果實。

【原形態】藤本。幼枝及葉柄密被褐色毛或刺毛;老枝紅褐色,光滑無毛;髓大,白色,片狀。葉互生,營養枝上的闊卵圓形至橢圓形,先端極短,漸尖至突尖;花枝上的近圓形,長6~17厘米,寬5~13厘米,先端短突尖,圓或截形,基部圓形至多少心形,邊緣有纖毛狀細尖,上面常僅葉脈上被疏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葉柄長3~7.5厘米。花雜性,通常3~6朵成腋生聚傘花序,少為單生,初開時乳白色,後變為橙黃色,芳香;萼片5,外被黃色絨毛;花瓣5,先端凹成缺刻,光滑無毛;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等;子房上位,花柱絲狀,多數。漿果卵狀或近球形,密生棕黃色長硬毛,果皮黃褐綠色。種子細小多數,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山坡、林緣或灌木叢中。分布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陜西、四川、甘肅、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

獼猴桃果實含糖、維生素、有機酸、色素。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糖11克,蛋白1.6克,類脂0.3克,抗壞血酸300毫克,硫胺素0.007毫克,硫25.5毫克,磷42.2毫克,氯26.1毫克,鈉3.3毫克,鉀320毫克,鎂19.7毫克,鈣56.1毫克,鐵1.6毫克及類胡蘿蔔素0.085毫克。又含獼猴桃堿。

同屬植物狗棗獼猴桃之未成熟果實中含抗壞血酸461~521毫克%,成熟果實中含532~930毫克%。

【性味】

甘酸,寒。

①崔禹錫《食經》:"味甘,冷。"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寒,滑,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足少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解熱,止渴,通淋。治煩熱,消渴,黃疸,石淋,痔瘡。

①崔禹錫《食經》:"和中安肝。主黃疸,消渴。"

②《食療本草》:"取瓤和蜜煎,去煩熱,止消渴。"

③《本草拾遺》:"主骨節風,癱緩不隨,長年變白,痔病,調中下氣。"

④《開寶本草》:"止暴渴,解煩熱,下石淋。熱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註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開寶本草》:"冷脾胃,動泄澼。"

【附方】

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獼猴桃幹果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②治偏墜:獼猴桃一兩,金柑根三錢。水煎去渣,沖入燒酒二兩,分兩次內服。(《閩東本草》)

【摘錄】《*辭典》

獼猴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拼音名】MíHóuTáo

【英文名】ChineseGooseberry,Kiwifruit

【別名】藤梨、木子、獼猴梨、羊桃、陽桃、大零核、猴仔梨、大紅袍、楊桃、繩桃、金梨、野梨、山洋桃、狐貍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毛梨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

【來源】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

采收和儲藏: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成熟果實,鮮用或曬幹用。

【原形態】獼猴桃藤本。幼枝赤色,同葉柄密生灰棕色柔毛,老枝無毛;髓大,白色,片狀。單葉互生;葉柄長達6cm;葉片紙質,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7cm,先端突尖、微凹或平截,基部闊步楔形至心臟形,邊緣有刺毛狀齒,上面暗綠色,僅葉脈有毛,下面灰白色,密生灰棕色星狀絨毛。花單生或數朵聚生於葉腋;單性花,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萼片5,稀4,基部稍連合,與花梗被淡棕色絨毛;花瓣5,稀4,或多至6-7片,剛開放時呈乳白色,後變黃色;雄蕊多數,花藥背著;子房上位,多室,花柱絲狀,多數。漿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5cm,密生棕色長毛,有香氣。種子細小,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於山地林間或灌叢中,常繞於他物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及陜西、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

氣候土壤:喜溫暖潮濕環境,常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0℃以上、相對濕度70%-80%,年降水量1000mm的陰濕隱蔽的森林邊緣荒坡、灌木叢中,氣溫8℃惟上開始萌發,低於8℃,則受凍害。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宜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的微酸性砂質壤土。

栽培技術用種子、扡插、分株繁殖。種子繁殖。種子繁殖:9-10月采充分成熟的果實,選果大、端正、味好、無病蟲害果實,經後熟一段時間後,洗出種子陰幹。種子需低溫打破休眠,沙藏2-3個月取出播種。也可秋播,次年春出苗。育苗地要求土壤疏松,施足基肥,深耕細耙,作1m寬畦,3月下旬播種,將混細沙的種子均勻撒播或條播,覆細沙土,噴水,保持濕潤。扡插繁殖:綠枝扡插法,6月上旬選中組織充實良好新梢,剪留3個芽,基部剪口距芽3cm處剪斷,下部剪口用快刀削平。每支插條大葉留1片,小葉留2片,最好用萘乙酸鈉2×10-4-5×10-4液浸3-4h後扡插。插訂深翻施肥,鋪幹凈河沙20-25cm,充分灌水,等水滲後按行株距20cm×8cm扡插,1個月左右開始生根。根插,早春挖取直徑1-2cm粗細根,剪成10-15cm長,平埋苗床中,覆土5-10cm。壓條,5月上旬選生長旺盛當年枝條,基部環剝3cm左右然後用蘸2×10-4-5×10-4的萘乙酸鈉溶液的脫脂棉,將環剝部分包起來,3h後打開,埋入土中深10-15cm,促進生根。分株繁殖:在春季萌動前將優良植株根苗刨出,把連帶的根切斷分別移栽。

田間管理搭2cm高蔭棚,有斜、平頂2種,架長5cm,高1.8-2m,柱間距4m×4m,每1m,以利爬蔓,冬季1月份,夏季7月上旬剪除基部徒長枝。8月下旬進行枝條摘心,5-7月追施尿素或人糞悄2-3次。全年註意灌水,深秋至入冬前灌水1-2次,土壤解凍後春灌2-3次,每年松土除草3-5次。中耕以淺耕為宜,寒冷地區註意防霜凍。

【性狀】性狀鑒別漿果近球形、圓柱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4-6cm。表面黃褐色或綠色,被茸毛、長硬毛或刺毛狀長硬毛,有的禿凈,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點,先端喙不明顯,微尖,基部果柄長1.2-4cm,宿存萼反折;果肉外部綠色,內部黃色。種子細小,長2.5mm。氣微,鼓掌酸、甘、微澀。

【化學成份】獼猴桃果實含獼猴桃堿(actinidine),玉蜀嘌呤(zeatin),9-核糖玉蜀嘌呤(9-ribosylzeatin),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素-8-甲醚(questin),ω-羥基大黃素(ω-hydroxyemodin),大黃素酸(emodicacie),大黃素8-β-D-葡萄糖甙(emodin-8-β-D-gluc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中華獼猴桃蛋白酶(actinidin),遊氨基酸,糖,有機酸,維生素C、B,色素,鞣質及揮發性的烯醇類成分。新鮮的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138-284.54mg/100g。

【性味】甘;酸;寒

【歸經】腎;胃;膽;脾經

【功能主治】解熱;止渴;健胃;通淋。主煩熱;消渴;肺熱幹咳;消化不良;濕熱黃疸;石淋;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生食,或榨汁飲。

【註意】脾胃虛寒者慎服。《開寶本草》:冷脾胃,動泄僻。

【附方】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獼猴桃幹果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誌》)②治偏墜:獼猴桃一兩,金柑根三錢。水煎去渣,沖入燒酒二兩,分兩次內服。(《閩東本草》)

【各家論述】

1.崔禹錫《食經》:和中安肝。主疸疸,消渴。

2.《食療本草》:取瓤和蜜煎,去煩熱,止消渴,3.《本草拾遺》:主骨節風,癱緩不隨,長年變白,痔病,調中下氣。

4.《開寶本草》:止暴渴,解煩熱,下石淋。熱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獼猴桃相關圖片

獼猴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獼猴肉  下一个:獼猴桃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