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馬耳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ǎěrCǎo

【別名】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葉菜、火柴頭、千日曬、大號日頭舅、大葉蘭花竹仔草、粉節草、大葉蘭花草、竹節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飯包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mmelinahengalensisL.[CommelinacavalerieiLev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飯包草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橫生,莖上部直立,基部匍匐,多少被毛。葉互生,有柄;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3-6.5cm,寬1.5-3.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漸狹而成闊柄狀,全緣,邊緣有毛,兩面被短柔毛或疏長毛或近無毛;葉鞘近膜質,有數條脈紋;蒼片漏鬥狀,長約1.2cm,寬約1.6cm,與上部葉對生或1-3個聚生,無柄或具極短柄。聚傘花序數朵,幾不伸出苞片,花梗短;萼片3,膜質,其中2片基部常合生;花藍色,花瓣3,直徑約8mm;雄蕊6,能育雄蕊3,花絲絲狀,無毛;子房長圓形,具棱,長約1.5mm,花柱線形。蒴果橢圓形,膜質,長約5mm。種子5顆,腎形,黑褐色,表面有窩孔及皺紋。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田邊、溝內或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正二十八醇(octacosanol),正三十醇(triacontanol),正三十一醇(dotriacontanol),見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以及芐基腺嘌呤(benzyladenine),並含飛燕草素-3-對-香豆酸葡萄糖甙(delphinidin-3-P-coumaricacid-glucoside)。葉、花中含花色甙(anthocyanins),主要是矢車菊素3,3′,7′-三葡萄糖甙(cyanidin-3,3′,7′-triglucoside)、飛燕草素三葡萄糖甙(delphinidintriglucoside)及對-香豆酰基飛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P-coumaroyl-delphinidin-3,5-diglucoside)等。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馬耳草相關圖片

馬耳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馬爾康水黃連  下一个:馬肝>>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