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MàiFūCǎo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細野麻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疏生短伏毛,常分枝。葉對生,草質,卵形或寬卵形,長3~11厘米,寬1.5~7.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疏生短糙伏毛;葉柄長1~8厘米。雌雄異株或同株;花序腋生,長達20厘米;花序軸疏生白色短毛;雌花簇球形。瘦果倒卵形,長0.5~1毫米,上部疏生短毛。宿存柱頭絲狀。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溪邊陰濕處。分布四川、貴州、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山東、陜西、甘肅、山西、河北、遼寧等地。
【性味】《陜西中草藥》:"澀微苦,平。"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除風止癢,利濕。治皮膚發癢,濕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麥麩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MàiFūCǎo
【別名】紅錦麻、野線麻、紅線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細野麻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ehmeriagracilisC.H.Wright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60-90cm。全株疏生短伏毛,常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8cm;葉片草質,寬卵形,長2-10cm,寬1.5-7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疏生短糙伏毛;雌雄異株或同株;花序腋生,長達20cm;花序軸疏生白色短毛;雄花花被4裂,雄蕊4;雌花簇球形;直徑約2mm,先端有3-4齒裂。瘦果小,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長0.5-1mm,上部疏生短毛,宿存柱頭絲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2600m的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全草莖有分枝,表面有短伏毛。葉對生。葉多皺縮,展平後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2-10cm,寬1.5-7cm,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均有短粗毛;葉柄長1-8cm。果實倒卵形,上部有少量短毛。宿存柱頭絲狀。氣微,味澀;微苦。
【性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止癢;解毒利溫。主皮膚瘙癢;濕毒瘡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除風止癢,利濕。治皮膚發癢,濕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