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蘭花參功效和作用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LánHuāShēn

【別名】土參(《滇南本草》),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質問本草》),娃兒草、乳漿草(《植物名匯》),藍花參、藍花草(《滇南本草圖譜》),拐棍參(《滇南本草》整理本),罐罐草、蛇須草、沙參草、破石珠(《四川中藥誌》),鼓捶草(《重慶草藥》),金線草、天蓬草、葫蘆草(《閩東本草》),霸王草、一窩雞、小綠細辛(《貴州民間藥物》),寒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蘭花參的根或帶根全草。夏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直根較粗壯,甚長,側根較多,淡黃色。莖細弱,直立或甸甸。葉互生,倒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2厘米,先端短尖,邊緣有疏生淺鋸齒,基部延長,兩面疏生細毛,無柄。花單生枝頂,淡藍色;花梗細長;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直立;花冠藍色,鐘形,深5裂;雄蕊5,花絲近基部膨大,花藥長橢圓形;雌蕊1,子房下位,倒圓錐形,3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柱頭3裂。蒴果,倒圓錐形,長約7毫米,基部狹窄成果柄,成熟時草黃色,由頂端萼齒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於路邊、石坎、沙地或石縫間。分布華東和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性平,味甘微苦。"

【歸經】《滇南本草》:"入脾、心。"

【功能主治】

補虛,解表。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

①《滇南本草》:"補虛損,止自汗、盜汗,又止婦人白帶。""調養元氣,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益氣滋陰。"

②《質問本草》:"治感冒風寒濕氣,發散之品。"

③《湖南藥物誌》:"補脾胃,益肺腎,祛痰,殺蟲,止血。"

④《閩東本草》:"解表清熱,化痰止嗽。治風熱喘嗽,咳血,衄血,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⑤《貴州民間藥物》:"搗爛敷,治刀傷,接骨;煎水服,治胃寒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爛敷。

【附方】

①治產後失血過多,虛損勞傷,煩熱,自汗,盜汗,婦人白帶:蘭花參五錢。嫩母雞一只,去腸,入參於內,水煮爛服之。惟弱極者,同牙豬精肉燉用亦可。(《滇南本草》)

②治肺癆:細葉沙參、野雞泡。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③治傷風咳嗽:細葉沙參根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④治小兒驚風:蘭花參全草四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⑤治痢疾初起:鮮蘭花參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⑥治虛火牙痛:蘭花參全草五錢,雞蛋一個,冰糖五錢。加水適量燉服。(《閩東本草》)

【摘錄】《*辭典》

蘭花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圖譜》:蘭花參當作藍花參,蘭藍音同致誤,藍花蓋指其花色,參則指其功效耳。易門(縣)土名藍花草是證。

【拼音名】LánHuāShēn

【英文名】HerbofMarginateRockbell

【別名】土參、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娃兒草、乳漿草、拐棍參、罐罐草、蛇須草、沙參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線草、天蓬草、葫蘆、寒草、霸王草、一窩雞、小綠細辛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藍花參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C.[CampanulamarginataThan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藍花參多年生草本。長10-40cm,有白色乳汁。根細長,外面白色,細胡蘿蔔狀,直徑可達4mm,長約10cm。莖自基部多分枝,直立或上升,無毛或下部疏被長硬毛。葉互生;無柄或具長至7mm的短柄;葉片常在莖下部密集,下部的匙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3cm,寬2-8mm,邊緣波狀或具疏鋸齒,或全緣,無毛或疏被長硬毛。花梗極長,細而伸直,長可達15cm;萼筒部倒卵狀圓錐形,裂片三角狀鉆形;花冠鐘狀,藍色,長5-8mm,分裂達2/3,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蒴果倒圓錐狀或倒卵狀圓錐形,有10條不明顯的肋。種子長圓形,黃棕色,光滑。花、果期2-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的田邊、路邊和荒地中,有時生於山坡或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長10-30cm。根細長,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長4-8cm,直徑0.3-0.5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黃色,具細縱紋,斷面黃白。莖叢生,纖細。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展開後呈條形或倒披針狀匙形,長1-3cm,寬0.2-0.4cm;灰綠色或棕綠色。花單生於枝頂,淺藍紫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色,由6-12余列木栓細胞組成。皮層狹、薄壁細胞間有乳管成群散在,周圍可見黃色分泌物;皮層狹,薄壁細胞間有乳管成群散在,周圍可見黃色分泌物;皮層薄壁細胞中,可見較多的圓形團塊狀細胞內含物,直徑15-25μm,內皮層不明顯。韌皮部狹窄,韌皮射線2-8列細胞,韌皮部赤散有乳管群。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發在,由木纖維、導管、管肥線成;木射線,韌皮射線中赤見圓形細胞內含物,導管放射狀排列。

【化學成份】藍花參根中含三匝化合物:羽扇烯酮(lu-penone),另外含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甙(β-sitos-terolglucoside),甲基-9,12-十八碳二烯酸酯(methyl-9,12-oc-tadecadienoate),蔗糖(sucrose)和葡萄糖(glucose)[1].

【鑒別】理化鑒別取粉末1g,加甲醇15ml,振搖10min,濾過。濾液置蒸發皿中於水浴上蒸幹,加冰醋酸1ml,傾出上清液於幹燥的試管中,再沿管壁加入醋酸-濃硫酸(1:1)3滴,接界面呈棕色球,上層由藍色變為汙綠色。(檢查植物甾醇類)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主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兒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蘭花參,甘入脾,苦入心,補虛損,止自汗盜汗,除虛熱。蓋煩勞則心家虛熱生焉,以味之甘益元氣,則虛熱自退;夜多夢昧,睡臥不安,心血不定,神不守舍,血氣不斂,故多自汗盜汗,並皆治之。補虛損,止自汗、盜汗,又止婦人白帶。調養元氣,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益氣滋陰。

2.《質問本草》:治感冒風寒濕氣,發散之品。

3.《湖南藥物誌》:補脾胃,益肺腎,祛痰,殺蟲,止血。

4.《閩東本草》:解表清熱,化痰止嗽。治風熱喘嗽,咳血,衄血,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5.《貴州民間藥物》:搗爛敷,治刀傷,接骨;煎水服,治胃寒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蘭花參相關圖片

蘭花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蘭花  下一个:蘭花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