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牡荊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ǔJīnɡYè

【英文名】FOLIUMVITICISNEGUNDO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鮮葉。夏、秋二季葉茂盛時采收,除去莖枝。

【性狀】本品為掌狀復葉,小葉5片或3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葉長5~10cm,寬2~4cm,兩側小葉依次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嫩葉下表面毛較密;總葉柄長2~6cm,有一淺溝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氣芳香,味辛微苦。

【鑒別】

本品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排列較整齊,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較多。葉肉柵欄組織為3~4列細胞,海綿組織較疏松。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個較小的維管束,周圍薄壁細胞可見紋孔;上、下表皮內方有數列厚角細胞。

本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非腺毛1~4細胞,先端細胞較長,表面有疣狀突起;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約至55μm,柄單細胞;小腺毛少見,頭部1~4細胞,直徑約至25μm,柄1~3細胞,甚短。下表皮細胞較小,長17~30(45)μm,直徑12~25μm,垂周壁微彎曲或較平直;氣孔類圓形,直徑15~20μm,副衛細胞3~6個,不定式;非腺毛、腺鱗和小腺毛較多。

【性味】微苦、辛,平。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於咳喘;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鮮用,供提取牡荊油用。

【貯藏】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牡荊葉《*辭典》

【出處】《別錄》

【拼音名】MǔJīnɡYè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片。

【性味】

辛苦,平。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綱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解表,除濕,殺蟲,止痛。治風寒感冒,痧氣腹痛吐瀉,痢疾,風濕痛:腳氣,流火,癰腫,足癬。

①《別錄》:"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濕匿薄腳,主腳氣腫滿。"

②《福建中草藥》:"祛風解表,調氣和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風寒感冒:鮮牡荊葉八錢,或加紫蘇鮮葉四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預防中暑:牡荊幹嫩葉二至三錢。水煎代茶飲。(《福建中草藥》)

③治痧氣腹痛及胃痛:鮮牡荊葉二十片,放口中,嚼爛咽汁。(《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急性胃腸炎:牡荊鮮莖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久痢不愈:牡荊鮮莖葉五至八錢,和冰糖,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小便出血:搗荊葉取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⑦治腰腳風濕痛不止:荊葉不限多少,蒸置大甕中,其下著火溫之,以病人置葉中,須臾當汗出。蒸時,常旋旋吃飯,稍倦即止,便以被蓋避風,仍進蔥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為度。(《海上集驗方》)

⑧治腳氣腫脹:牡荊莖葉二兩,絲瓜絡七錢,紫蘇七錢,水菖蒲根七錢,艾葉七錢。水煎熏洗。(《江西民間草藥》)

⑨治血絲蟲病急性期,怕冷發熱,肢體起紅線或片狀紅腫(流火):青蒿一兩,牡荊葉五錢,威靈仙五錢。水煎服,一日一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⑩治乳癰初起:牡荊莖葉八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乳腫:牡荊葉,擂酒敷。(《醫學入門》)

⑿治風疹:牡荊幹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或另用葉煎湯熏洗。(《福建中草藥》)

⒀治足癬:牡荊鮮葉、馬尾松鮮葉、油茶子餅各等量。煎湯熏洗患處。(《福建中草藥》)

⒁治腳趾縫濕癢:牡荊葉杵爛,塞患處;或煎水熏洗。(《江西民間草藥》)

⒂治鋼鐵燙傷:牡荊葉、金櫻子葉,炒幹研末,濃茶調敷。(《湖南藥物誌》)

【臨床應用】

①治療頭癬

取鮮牡荊葉1斤,加開水2斤,浸泡15分鐘後過濾,用濾液洗頭5~8分鐘,每日1次;或用鮮葉半斤搗爛,塗擦患處。每日2次。洗擦後頭部用布包紮。一般洗擦4天後頭皮癢感消失,膿皰、糠皮狀鱗屑減少,2個月後長發。

②治療腳癬

取牡荊葉半斤,置面盆中,加開水以浸沒藥面為度,浸泡至水呈淺綠色時,加溫水到半面盆;然後將兩腳浸於藥液中5~6分鐘,擦幹。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後即可癢止而愈。亦可用鮮牡荊葉直接塗擦於患部,每日1~2次,同樣有效。

【摘錄】《*辭典》

牡荊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MǔJīnɡYè

【英文名】HempleafNegundoChastetreeLeaf,LeafofHempleafNegundoChastetree

【別名】荊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

采收和儲藏:生長季節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綠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圓形。掌狀復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cm;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性狀】性狀鑒別掌狀復葉多皺縮、卷貢,展平後小葉3-5枚,中間3小葉披針形,長6-10cm,寬2-5cm,基部楔形,先端長尖,邊緣有粗鋸齒;兩側小葉略小,卵狀披針形。上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下表面黃褐色,被稀疏毛。羽狀葉脈於背面隆起。總葉柄長3-8cm,密被黃色細毛。氣特異,味微苦。以色綠、香氣濃者為佳。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長方形,外側平周壁稍呈角質化;葉肉組織為不等面型,柵欄細胞2列,於中脈處中斷;中脈下方突起,上下表皮內側均有數列厚角細胞,維管束呈“V”字形,外韌型。

【化學成份】牡荊葉含揮發油約0.1%,其中主成分為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含量達44.94%,其次為香檜烯(sabinene),含量10.09%,還含α-側柏烯(α-thujene)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1,8-案葉素(1,8-cineole),α-及γ-松油烯(terpinene),異松油烯(terpinolene),蓄謀檢疫站醇(linalo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乙酸橙花醇酯(merylacetate),β-及δ-欖香烯(elelmene),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acetate),玷(王巴)(copa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葎草烯(humulene),γ-前蘭油烯(γ-muurolene),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佛術烯(eremophil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δ-蓽澄茄烯(δ-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β-案葉醇(β-eudesmol)。

【藥理作用】1.祛痰作用牡荊葉揮發油1.04g/kg和1.73g/kg灌胃,小鼠酚紅法實驗表明有顯著祛痰作用。此作用主要通過迷走神經,切斷迷走神經後祛痰作用減弱。給小鼠灌服或註射牡荊煎劑或粗提牡荊黃酮甙後,可由肺部排出,其祛痰作用也可能與此相關。也有認為牡荊葉的祛痰作用,與其減少痰液內酸性粘多糖纖維和促進其裂解有關。2.鎮咳作用牡荊葉油1.04g/kg灌胃,對氨水噴霧引咳的小鼠有顯著鎮咳作用,0.52g/kg時作用較弱。粗提牡荊黃酮甙靜註能抑制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所致的咳嗽,其作用強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強,表明其鎮咳作用與抑制咳嗽中樞有關。3.平喘作用豚鼠恒壓組胺噴霧法試驗表明,牡荊葉油乳劑1g/kg灌服,能明顯延長組胺IV級反應開始時間,半減少IV級反應發作鼠數,表明有一定平喘作用;離體氣管法試驗,牡荊葉油也有一定抗組胺作用。4.降血壓作用牡荊葉油乳劑100mg/kg十二指腸給藥1h後兔血壓平均下降31%,持續2h;牡荊葉油石油醚洗脫物5mg/kg和10mg/kg靜脈註射,血壓會別下降23%和39%。牡荊葉油的降壓作用不受乙酰膽堿、阿托品或切斷迷走神經影響表明與膽堿能神經無直接關系。5.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牡荊揮發油0.35ml/(kg·d)灌胃,連續6d,有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吞噬作用的趨勢。牡荊葉油主成分丁香烯能增加血清IgG水平,表明有增強體液免疫的作用。另有報道,牡荊葉油大劑量(1/8LD50)灌胃,能降低網狀內皮系統對炭粒的吞噬能力。牡荊葉油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低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能使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數和消化程度顯著提高,使之接近正常人水平。6.對血清蛋白的調切作用給慢性氣管炎病人每日口服β-丁香烯30mg(A組)、牡荊葉揮發油低沸點部分30mg(B組)、牡荊葉揮發油50mg(北方組和南方組),連續20d。結果A組γ-球蛋白明顯回升;B組血清清蛋白回升,α2-球蛋白回降;北方組除β球蛋白外,其他蛋白成分,偏低者回升,偏高者回降,但均不顯著;南方組清蛋白回升,β-和γ-球蛋白回降,α1-和α2-球蛋白下降。表明牡荊葉揮發油能使清蛋白回升,對γ-、β-和α-球蛋白有雙向調節作用,表明有促進清蛋白合成和調節免疫球蛋白作用。7.鎮靜催眠作用小鼠灌服牡荊葉油30min後能顯著延長腹腔註射戊巴比妥鈉40mg/kg所致催眠作用時間,也能增加腹腔註射閾下劑量(30mg/kg)引起催眠小鼠只數,表明有一定鎮靜催眠作用。8.抗菌作用牡荊莖葉水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桿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肝菌和痢疾桿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9.其他作用牡荊葉油對離體豚鼠回腸有顯顯的抗組胺作用。牡荊葉油乳劑1/8LD50灌胃可使幼鼠胸腺明顯萎縮,表明可能有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10.毒性①急性毒性試驗:牡荊葉揮發油小鼠灌胃的LD50為7.40g/kg或8.68g/kg;牡荊葉揮發油乳劑小鼠灌胃的LD50為5.20g/kg,腹腔註射為0.34g/kg。②亞急性毒性試驗:小鼠口服牡荊葉揮發油1/10和1/20LD50,連續14d,全部存活,體重及主要器官的形態和組織學檢查均未見異常。

【毒性】牡荊葉油灌服,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8.68±0.41ml/kg及9.6ml/kg。

【鑒別】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1g,用石油醚脫脂,濾過,殘渣加乙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1ml。於2支試管中各加濃縮液2滴,再分別加入鹽酸-鎂粉、鹽酸-鋅粉試劑,依次顯現橙黃色和櫻紅色。(檢查黃酮)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者可愛和至30-6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腳氣腫滿。

2.《福建中草藥》:祛風解表,調氣和胃。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牡荊葉相關圖片

牡荊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牡荊瀝  下一个:牡荊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