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藥誌》
【拼音名】BīnɡLɑnɡHuā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曬幹,去梗。
【生境分布】產於廣東等地。
【性狀】幹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氣無,味淡。
【功能主治】
①《中藥誌》:"為芳香健胃、清涼止渴藥。"
②《廣東中藥》:"與豬肉煲湯,治療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燉肉服。
【摘錄】《*辭典》
檳榔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中藥誌》
【拼音名】BīnɡLɑnɡHuā
【英文名】Arecaflow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ecacatechu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曬幹。
【原形態】檳榔,喬木,高10-18m;不分枝,葉脫落後形成明顯的環紋。羽狀復葉,叢生於莖頂端,長1.3-2m,光滑,葉軸三棱形;小葉片披針狀線或線形,長30-70cm,寬2.5-6cm,基部較狹,頂端小葉愈合,有不規則分裂。花序著生於最下一葉的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同株;雄花小,多數,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生,萼片3,厚而細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mm,雄蕊6,花絲短小,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梗,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萼片3,長圓狀卵形,長12-15mm。堅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紅色。每年開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結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馬來西亞。
【性狀】幹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氣無,味淡。
【性味】味淡;性涼
【歸經】胃;肺經
【功能主治】健胃;止渴;止咳。主口渴;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燉肉。
【各家論述】
1.《中藥誌》:為芳香健胃、清涼止渴藥。
2.《廣東中藥》:與豬肉煲湯,治療咳嗽。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