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斑鳩菊功效和作用

【別名】豆腐渣樹、聾耳朵樹、雞菊花

【來源】菊科斑鳩菊VernoniaesculentaHemsl.[V.papillosaFranch.],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雲南、貴州。

【性味】甘、澀,溫。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主治闌尾炎,瘡癤。

【用法用量】3~5錢;外用研粉,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斑鳩菊《中華本草》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BānJiūJú

【英文名】EdibleIronweed

【別名】豆腐渣樹、聾耳朵樹、雞菊花、火炭樹、火炭葉、火燒葉、火燙葉、火藤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斑鳩菊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esculentaHemsl.[V.papil-lasa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斑鳩菊灌木或小喬木,高2-6m。枝圓柱形,多少具棱,小枝被灰白色密柔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1-1.5cm,有灰白色密柔毛;葉片卵狀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3cm,寬2-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少有波狀,側脈9-13對,弧狀伸向邊緣,細脈網狀,葉脈在下面明顯突起,上面暗綠色,有乳頭狀突起,稍粗糙,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兩面均有亮腺點,紙質。頭狀花序多數,徑2-4mm,具5-6個花,在枝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密或較密的寬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2-5mm,或近無柄,被密絨毛;總苞倒錐狀,徑2-3mm,基部尖,總苞片少數,革質,約4層,外層小,近圓形或卵形,內層較大,長圓形,先端鈍,外面密生短柔毛;花托小,具窩孔;花淡紫紅色,花冠管狀,長約7mm,具腺,向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圓柱形,稍壓扁,淡黃褐色,長約3mm,稍具棱,被短疏毛或腺點;冠毛2層,白色或汙白色,外層短,內層糙毛狀,長6-7mm。花期7-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2700m的山坡陽處、草坡灌叢、山谷疏林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甘;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主闌尾炎;瘡癤;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各家論述】《雲南藥用植物名錄》:用於闌尾炎、瘡癤。葉:治療燙火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斑鳩菊相關圖片

斑鳩菊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斑鳩  下一个:斑鳩木>>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