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豬肉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ZhūRòu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肉。

【原形態】

豬(《爾雅》),又名:豕(《詩經》),豨(《莊和),豚(《周禮》),彘(《爾雅》)。

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

豬為主要的家畜之一,性溫馴,體強健,適應力強。食性很雜,除飼以豆腐粕、酒粕、麥麩及廚房殘羹外,亦食草及蟲類。

本動物的皮膚(豬膚)、毛(豬毛)、骨(豬骨)、血(豬血)、骨髓及脊髓(豬髓)、腦(豬腦)、甲狀腺體(豬靨)、蹄(豬蹄)、蹄甲(豬蹄甲)、睪丸(豚卵)、心(豬心)、肝(豬肝)、脾(豬脾)、肺(豬肺)、腎(豬腎)、膽(豬膽)、胃(豬肚)、胰(豬胰)、腸(豬腸)、膀胱(豬脬)、脂肪(豬脂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有飼養。

【化學成份】瘦肉和肥肉約分別含水分53%、6%,蛋白質16.7%、2.2%,脂肪28.8%、90.8%,碳水化物1.1%、0.8%,灰分0.9%、0.1%,鈣11毫克%、1毫克%,磷177毫克%、26毫克%,鐵2.4毫克%、0.4毫克%。

【性味】

甘鹹,平。

①《別錄》:"猳豬肉,味酸,冷。"

②《千金·食治》:"頭肉,平,無毒。"

③《本草備要》:"鹹,寒。"

④《本經逢原》:"甘,平,無毒。"

【歸經】

入脾、胃、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

滋陰,潤燥。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

①《別錄》:"猳豬肉,療狂病。"

②《千金·食治》:"宜腎,補胃氣虛竭。""頭肉,補虛乏氣力,去驚癇,寒熱,五癃。"

③孟詵:"頭,主五痔。"

④《本經逢原》:"精者補肝益血。"

⑤《隨息居飲食譜》:"獖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用法用量】內服:煮湯飲。外用:敷貼。

【註意】

濕熱痰滯內蘊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服藥有巴豆,勿食豬肉。"

②《滇南本草》:"反烏梅、大黃等。"

③《綱目》:"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犯之令人瀉利;及蒼耳,令人動風。合百花菜、吳茱萸食,發痔疾。"

④《本經逢原》:"助濕生痰。"

【附方】

①治疫證邪火巳衰,津不能回者:鮮豬肉數斤,切大塊,急火煮渭湯,吹凈浮油,恣意涼飲,乃急救津液之無上妙品。(《溫熱經緯》)

②治液幹難產,津枯血奪,火灼燥渴,幹嗽便秘:豬肉煮湯,吹去油飲。(《隨息居飲食譜》)

③治小兒火丹:豬肉切片貼之。(《綱目》)

【各家論述】《本草備要》:"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豐肌體,譯皮膚,固其所也,惟多食則助熱生痰,動風作濕,傷風寒及病初愈人為大忌耳。諸家(食忌)之說,稽之於古則無征,試之於人則不驗,徒令食忌不足取信於後世。傷寒忌之者,以其補肌固表,油膩纏粘,風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腸胃久枯,難受肥濃厚味也。又按豬肉生痰,惟風痰、濕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幹咳,更須肥濃以滋潤之,不可執泥於豬肉生痰之說也。"

【摘錄】《*辭典》

豬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ZhūRòu

【英文名】Pork

【別名】豬、豕、狶、豚、彘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usscrofadomesticaBrisson

采收和儲藏:宰殺後,刮除豬毛,剖腹去骨臟,取肉鮮用或冷藏備用。

【原形態】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微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雜食性家養物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化學成份】瘦肉和肥肉約分別含水分53%、6%,蛋白質16.7%、2.2%,脂肪28.8%、90.8%,碳水化物1.1%、0.8%,灰分0.9%、0.1%,鈣71mg%、1mg%,磷177mg%、26mg%,鐵2.4mg%、0.4mg%。

【性味】味甘;鹹;性微寒

【歸經】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滋陰;養血潤燥;益氣;消腫。主腎虛贏瘦;血燥津枯;燥核;消渴;便秘;虛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30-60g。外用:適量,貼敷。

【註意】濕熱、痰滯內蘊者慎服。

【附方】①治疫證邪火已衰,津不能回者:鮮豬肉數斤,切大塊,急火煮清湯,吹凈浮油,恣意涼飲,乃急救津液之無上妙品。(《溫熱經緯》)②治液幹難產,津枯血奪,火的燥渴,幹嗽便秘:豬肉煮湯,吹去油飲。(《隨息居飲食譜》)③洽小兒火丹:豬肉切片貼之。(《綱目》)

【各家論述】

1.《本草備要》: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豐肌體,澤皮膚,固其所也,惟多食則助熱生痰,動風作濕,傷風寒及病初愈人為大忌耳。諸家(食忌)之說,稽之於古則無征,試之於人則不驗,徒令食忌不足取信於後世。傷寒忌之者,以其補肌固表,油膩纏粘,風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腸胃久枯,難受肥濃厚味也。又按豬肉生痰,惟鳳痰、濕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幹咳,更須肥濃以滋潤之,不可執泥於豬肉生痰之說也。

2.《別錄》:豬肉,療狂病。

3.《千金·食治》:宜腎,補腎氣虛竭。頭肉,補虛乏氣力,去驚癇,寒熱,五癃。

4.孟詵:頭,主五痔。

5.《本經逢原》:精者補肝益血。

6.《隨息居飲食譜》: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臨床應用】《綱目》:豬,牡曰煆、曰牙;牝曰彘、曰豝、曰熡;牡去勢曰獖,按錢乙治小兒疳病麝香丸,以豬膽和丸,豬肝湯服,疳渴者以豬肉湯或侍豬湯服,其意蓋以氣寒能去火熱耶。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豬肉相關圖片

豬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豬脾  下一个:豬腎>>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