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調羹樹功效和作用

【別名】痄腮樹

【來源】山龍眼科調羹樹Heliciopsislobata(Merr.)Sleum.,以根皮、葉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

【性味】淡、澀,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腮腺炎。

【用法用量】鮮根皮或鮮葉搗爛外敷;也可用根皮或葉研粉,調醋外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調羹樹《中華本草》

【出處】始載於《雲南植物誌》

【拼音名】TiáoGēnɡSh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龍眼科植物調羹樹的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iopsislobata(Merr)Sleum[He-licialobataMerr.;H.caulifloroidesW.T.Wang]

采收和儲藏:根皮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幹。夏、秋季采葉,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喬木,高15-20m。幼枝、葉被緊貼銹色絨毛。葉兩型,革質;全緣葉葉柄長4-5cm;葉片長圓形,長10-25cm,寬5-7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葉脈在下面隆起,網脈明顯;分裂葉葉柄長4-8cm;葉片輪廓近橢圓形,長20-60cm,寬20-40cm,通常具2-8對羽狀深裂片,有時為3裂片。花單性,輻射對稱,花序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雄花序長7-12cm,被毛,雄花苞片披針形,花被管長8-12mm,淡黃色,被疏毛;花藥長約2mm,腺體4,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頂部不增粗;雌花序長2-5cm,被毛,雌花花被管長約1cm,被疏毛,不育花藥長約1.5mm,腺體4,子房卵狀,花枝頂部增粗,柱頭面偏於一側。核果橢圓形或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兩側稍扁,長7-9cm,外果皮革質,黃綠色,中果皮肉質,幹後殘留密生的軟纖維,內果皮木質。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750m的山地、山谷、溪畔熱帶濕潤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

【性味】淡;澀;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腮腺炎;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幹品研粉,醋調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皮、葉:味淡、澀、性涼,有小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腮腺炎等癥。以外用為主。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調羹樹相關圖片

調羹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釣樟枝葉  下一个:跌打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