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苦參實功效和作用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KǔShēnShí

【別名】苦參子(《綱目》),苦豆(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參的種子。7~8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去其莢殼,曬幹收藏。

【化學成份】種子含油14.76%;另含少量金雀花堿。

【性味】《綱目》:"苦,寒。"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明目。"

②《四川武隆藥植圖誌》:"為健胃劑及驅除蛔蟲藥。"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5分。

【附方】

①治急性菌痢:苦豆研末,分裝膠囊或壓制成片。每次服0.5克,一日四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②治大便秘結:苦參子十粒,吞服。(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苦參實《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KǔShēnShí

【英文名】SeedofLightyellowSophora

【別名】苦參子、苦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flavescensAit.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phoraflavescensAit.[S.angustifoliaSieb.etZucc.]

采收和儲藏:7-8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打下種子,去凈果殼、雜質,再曬幹。

【原形態】苦參落葉半灌木,高1.5-3m。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後變無毛。奇數羽狀復葉,長20-25cm,互生;小葉15-29,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鐘狀,扁平,長6-7mm,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子房柄被細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長5-8cm。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7顆,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叢中及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化學成份】種子中含有左旋5a-羥基槐根堿(5a-hydroxyophocarpine),左旋槐根堿(sophocarp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堿(N-methylcytisine),右旋9a-羥基苦參堿(9a-hydroxymatrine),左旋5a,9a-二羥基苦參堿(5a,9a-dihydroxymatrine),右旋苦參堿-N-氧化物(matrine-N-oxide),右旋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N-oxide)。

【性味】苦;寒

【歸經】肝;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通便;殺蟲。主急性菌痢;大便秘結;蛔蟲癥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6-1.5g,每日4次。

【各家論述】

1.《唐本草》:明目。

2.《四川武隆藥植圖誌》:為健胃劑及驅除蛔蟲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苦參實相關圖片

苦參實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苦參  下一个:苦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