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石仙桃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íXiānTáo

【別名】石橄欖、石上仙桃、石蓮

【來源】為蘭科石仙桃屬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以假鱗莖或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後曬幹備用。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養陰,化痰止咳。用於肺熱咳嗽,肺結核咳血,淋巴結結核,小兒疳積,胃、十二指腸潰瘍;外用治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石仙桃《*辭典》

【出處】《本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ShíXiānTáo

【別名】石上蓮、石橄欖(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石穿盤(《廣西中草藥》),石萸肉(《福建中草藥》),果上葉、千年矮、小扣子蘭(《文山中草藥》),大吊蘭、浮石斛、川甲草、馬榴根(《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蘭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鱗莖或全草。秋季采收,鮮用,或以開水燙過曬幹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匍匐而短。假鱗莖卵形或圓形。葉2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5厘米或更長,先端漸尖,平行脈多條。花莖高10~15厘米,有葉,一2枚,基部有鞘狀鱗葉;總狀花序生於花莖頂端,彎下,有花8~20朵,綠白色;苞片卵狀披針形,不落,2列,邊緣裏卷;萼片長圓形,急尖,背面龍骨狀,長約10毫米;花瓣線形急尖,稍短;唇瓣長圓形,分上下網郎,下部凹下,上部反折,3裂,側裂片小,寬長圓形,急尖;蕊柱頂端翅狀,花藥頂生。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林下巖石上或附生於他樹上。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產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根莖短粗,被膜質鱗片,每隔1~2厘米有一假鱗莖,下側有須根。假鱗莖短圓柱形或長卵形,長2~4厘米,徑3~8毫米,外表皺縮,汙黃色或黃棕色,光滑,頂端有葉痕中央常有錐尖狀幹枯的芽,基部有鞘狀鱗葉。質堅稍韌,斷面白色。氣微,味甘淡。以須根少、假鱗莖大者為佳。

【性味】

甘,涼。

①《廣東中藥》Ⅱ:"甘淡,平。"

②《福建中草藥》:"苦微酸,涼。"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利濕,消瘀。治眩暈,頭痛,咳嗽,吐血,夢遺,痢疾,白帶,疳積。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內傷,化痰止咳。"

②《嶺南采藥錄》:"治內傷吐血,和豬精肉煎服;治哮喘咳嗽,和陳皮、豬肉煎服;治心氣痛,水煎,沖酒服;治風濕骨痛,浸酒服;治辦白痢,水煎,蜜糖調服;風火牙痛,水煎,沖酒服。"

③《廣東中藥》Ⅱ:"清肺郁熱,養肺陰,化痰止咳。治內傷咳嗽,小兒熱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1~2兩)。

【附方】

①治肺結核咳血,慢性咳嗽,急性腸胃炎及慢性胃炎:石仙桃鮮品一至二兩或幹品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濕熱浮腫,小兒疳積:石橄欖三至五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③治咳嗽,咽喉腫痛:桌上葉幹品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藥》)

④治外傷出血:果上葉幹粉外敷;或鮮品搗敷。(《文山中草藥》)

⑤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石仙桃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撮。(《湖南藥物誌》)

⑥治熱痹,腰酸痛:石仙桃鮮假鱗莖二至四兩,酒水煎服。

⑦治熱淋:石仙桃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⑧治夢遺:石仙桃鮮假鱗莖一兩,金絲草鮮全草五錢。水煎服。

⑨治胃火牙痛,虛火喉痛:石仙桃鮮假鱗莖一至二兩,水煎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⑩治跌打損傷:石仙桃鮮品搗爛,加酒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⑾治慢性骨髓炎:鮮石上蓮全株,搗爛外敷患處,或用幹品,用淡米酒浸軟磨汁,調開水外搽患處。(《全展選編·外科》)

【臨床應用】治療眩暈、頭痛:取雞蛋1只,用針刺10余孔,置罐內,上蓋石橄欖全草2兩,加水燉半小時。飯後1小時服湯吃蛋,每日1劑。治療輕度腦震蕩及眩暈、頭痛百余例,均有效。有以本品為主,配合其他藥物(如攔路虎、山苡米等)制成復方煎劑,治療25例頭暈、頭痛患者,結果22例癥狀消失,2例減輕,僅1例屬寒證無效。一般服藥1~2劑後即見效,且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摘錄】《*辭典》

石仙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ShíXiānTáo

【英文名】ChinesePholidotaHerb,PseudobulbofChinesePholidota

【別名】石山蓮、石橄欖、果上葉、千年矮、麥斛、小扣子蘭、大吊蘭、浮石斛、上石仙桃、川甲草、馬榴根、上石蒜、麥斛蘭、石萸肉、箴蘭、上樹蛤蟆、石川盤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鱗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lidotachinensisLind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鮮用,或以開水燙過曬幹用。

【原形態】石仙桃,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匍匐。假鱗莖卵形、圓柱形或狹圓錐形,肉質,長2-6cm,寬1-2.5cm,頂生2葉。葉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具明顯的縱脈。花葶從被鱗片包住的幼小假鱗莖頂端抽出,長10-15cm;總狀花序直立或下垂,有8-20朵花;花白色、綠白色或帶黃色;苞片狹卵形,2列;萼片卵形形,近等大,長約1cm;花瓣線形;唇瓣基部凹陷成囊狀,3裂。蒴果倒卵形,種子粉末狀。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1000-1200m的闊葉林樹上、林下或溝邊石上。

資源分布:廣布於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區。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根莖粗壯,直徑5-10mm。下側生灰黑色頂根,節明顯。節上有幹枯的膜質鱗葉,每隔0.5-1.5cm生一枚假鱗莖,肉質肥厚呈瓶狀,卵形,長圓形,長3-7.5cm,直徑1.5-2.5cm。表面碧綠色或黃綠色,具5-7條縱棱或光滑,基部收縮呈柄狀,有的被鞘狀鱗葉。頂端生葉2枚,多脫落而留有呈內外套疊的“V”形葉痕。葉片革質,較厚,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8cm或更長,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收縮成柄狀。具數條平行葉脈,其中3條明顯而突出於下表面。花序頂生。多已幹枯。氣微,味甘、淡。

顯微鑒別假鱗橫切面:表皮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多切向延長,壁較厚,具紋孔,外被角質層,厚約5μm,外圍基本組織中散有粘液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長17-84μm,直徑1-2.5μm;薄壁細胞具較大紋孔。維管束散在,外韌型,韌皮外側具纖維束。周圍細胞內含矽質塊。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外均被角質層,上下表皮細胞壁稍增厚,可見單細胞非腺毛,下表皮較多,長36-54μm,直徑約25μm;淡黃棕色;葉肉組織中,可見粘液細胞,類圓形,含草酸鈣針晶束及方晶;維管束外韌型,具束鞘纖維。

粉末特征:灰綠色。①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纖維周圍的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表皮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壁較厚,具紋孔,外被角質層,厚約5μm。③草酸鈣針晶束,長17-84μm,直徑1-2.5μm。存在於粘液細胞中。④非腺毛多單細胞,頂端鈍,呈棒狀,長36-54μm,直徑25μm,壁薄,基部漸增厚,淡黃棕色。

【化學成份】含環石仙桃萜醇(cyclopholidonol),環石仙桃萜酮(cyclopholidone)。

【藥理作用】麻醉作用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阻斷蟾蜍神經幹動作電位的作用與普魯卡因相似,與地卡因相似的是對兔角膜表面的麻醉作用;豚鼠皮內註射100%石仙桃水提取液0.2ml,有浸潤麻醉作用;在家兔第7腰椎間隙註入0.2mg/kg後,家兔的後肢截癱,15min後,藥物作用消除,恢復正常。

【性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養陰潤肺;清熱解毒;利濕;消瘀。主肺熱咳嗽;咳血;吐血;眩暈;頭痛;夢遺;咽喉腫痛;風濕疼痛;濕熱浮腫;痢疾;白帶;疳積;瘰癧;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內傷,化痰止咳。

2.《嶺南采藥錄》:治內傷吐血,和豬精肉煎服;治哮喘咳嗽,和陳皮、豬肉煎服;治心氣痛,水煎,沖酒服;治風濕骨痛,浸酒服;治亦白痢,水煎,蜜糖調服;風火牙痛:水煎,沖酒服。

3.《廣東中藥》Ⅱ:清肺郁熱,養肺陰,化痰止咳。治內傷咳嗽,小兒熱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石仙桃相關圖片

石仙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石蜈蚣  下一个:石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