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uǐBǎiH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蕎麥葉貝母的鱗莖。春、夏季采收。
【原形態】
蕎麥葉貝母,又名:喇叭、山丹。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鱗莖卵形,鱗片肥厚,白色。莖直立,中空,光滑。基生葉2~3片,大型,具長柄,肥厚,葉片卵狀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兩耳圓鈍;莖生葉互生,有柄。花3~5朵,頂生,總狀排列,側向開放;花大型,綠白色;花被片6,呈漏鬥狀;雄蕊6,比花被短;子房圓筒狀,3室,柱頭3裂。蒴果短圓形,棕黃色。種子扁平,闊腎形,具膜質狹翅。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較陰濕的山谷中、水溝旁或樹林中。分布華東、華中以至西南。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
涼血消腫。治鼻淵、中耳炎。
①《峨嵋藥植》:"退熱,發汗。"
②《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去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附方】
①治鼻淵:水百合搗爛包頭部;另用水百合五錢,天麻、刺梨花各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灌耳心:水百合五錢,搗爛包耳後;或搗汁與螺螄水滴入耳內。(《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水百合《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uǐBǎiHé
【英文名】BulbofChineseCardiocrinum
【別名】八仙賀壽草、山丹草、山丹、蕎麥葉貝母、心葉百合、大葉百合、洋兜鈴、山芋艿、苦百合、喇叭、菠蘿頭、百合。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蕎麥葉大百合及大百合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iocrinumcathayanum(Wils.)Stearn[LiliumcathayanumWils.]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蕎麥葉貝母,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鱗莖卵形,鱗片肥厚,白色。莖直立,中空,光滑。基生葉2-3片,大型,具長柄,肥厚,葉片卵狀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兩耳圓鈍;莖生葉互生,有柄。花3-5朵,頂生,總狀排列,側向開放;花大型,綠白色;花被片6,呈漏鬥狀;雄蕊6,比花被短;子房圓筒狀,3室,柱頭3裂,蒴果短圓形,棕黃色。種子扁平,闊腎形,具膜質狹翅。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050m的較陰濕的山谷中水溝旁或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性狀】性狀鑒別蕎麥葉大百合鱗莖由數片基生葉膨大的葉柄基部組成,尚有植株四側形成的小鱗莖。小鱗莖無鱗莖瓣,外皮纖維質。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感冒;肺熱咳嗽;咯血;鼻淵;聹耳;乳癰;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爛絞汁,滴鼻、耳;或搗敷。
【各家論述】
1.《峨嵋藥植》:退熱,發汗。
2.《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去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