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定心散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

【拼音名】DìnɡXīnSàn

【來源】為蓮座蕨科植物定心散蓮座蕨的帶葉柄基部的根莖。全年可采;挖取根莖,除盡葉柄,切片曬幹。

【原形態】植株矮小細瘦,高約70厘米。葉柄長約30厘米,粗約1厘米,葉片長約40厘米,2回羽狀,由3~4枚羽片組成;羽片互生,闊倒披針形,長40厘米,中部以上寬約12厘米,向下部逐漸變狹,基部寬約3.5~4厘米,柄長1厘米,羽軸向頂端有狹翅;小羽片約25對,互生,開展,幾無柄,向上部斜向上,相距約1.5厘米,基部的最小,長僅1.7~2厘米,長卵形,短漸尖頭,中部的長4厘米,近尾狀漸尖頭,頂部的長9厘米,寬1.5厘米,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近圓形,頂端一對近對生,邊緣有三角形鈍鋸齒。葉脈幾開展,纖細,分叉的和單一的互間,向頂部彎弓,倒行假脈明顯。葉為薄草質,下面無鱗片。孢子囊群極小,長圓形。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南部。

【性狀】幹燥根莖已縱切成2片,呈長橢圓形,稍扭曲,長約7~10厘米,直徑約4~5厘米;頂端具有葉柄殘基,除去後呈凹陷狀瘢痕,莖基部連接處可見多數金黃色絨毛,並留有眾多微管束痕跡;表面黑棕色、多皺縮,並散有稀疏根痕;質堅而輕,不易折斷。氣微香,味微苦。以個大、質堅而輕者為佳。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安心神,通經絡。治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熱病抽搐,關節風痛,冠心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燉內服。

【附方】

①治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鮮定心散一兩。水煎服。

②治精神分裂癥:定心散一至二兩,豬心一個或瘦豬肉二兩。同煮,加冰糖服食,連服三至五次。

③治冠心病:鮮定心散二兩。水煎服。

④治黃疸型肝炎:定心散、重樓、三葉青各等分。水煎服。

【摘錄】《*辭典》

定心散《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ìnɡXīnSàn

【英文名】RhizomeofMedicalAngiopteris

【別名】定心散蓮座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定心散觀音座蓮蕨的帶葉柄基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officinalisCh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挖取根莖,除盡須根,切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70cm。具塊狀根莖。葉二回羽狀,薄革質,葉柄長約30cm;羽片闊披針形,中部以上較寬,約12cm,向下部逐漸變狹,羽軸向頂端有狹翅;小羽片約25對,近無柄,互生而開展,相距約1.5cm,斜向上排列,基部的最小,長卵形,具短漸尖頭,中部的長4cm,近尾狀漸尖;頂部的長9cm,寬1.5cm,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近圓形,先端1對近對生;葉脈纖細,幾開展,分叉的和單一的相間,倒行假脈明顯。孢子囊群極小,長圓形,長不及1m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浙江南部。

【性狀】性狀鑒別根莖多縱剖成2瓣,呈長橢圓形,稍扭曲,長約7-10cm,直徑4-5cm,頂端具有葉柄殘基或凹陷狀瘢痕,莖基部連接處可見多數金黃色絨毛及毛須狀物。表面黑棕色、多皺縮,並散有稀疏根痕;質堅而輕,斷面棕褐色,散有許多微凸出的棕色小點(分體中柱);縱剖面有條狀紋理。氣微,味微苦。

【性味】微苦;涼

【歸經】心;肝;膽經

【功能主治】養心安神;清熱消腫;止咳。主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黃疸型肝炎;痄腮;癰腫;蛇咬傷;肺炎;咳嗽;冠心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定心散相關圖片

定心散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頂頭馬藍  下一个:丟了棒>>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