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水苦蕒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uǐKǔMǎi

【別名】水仙桃草、仙桃草[雲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蟲蟲草、水萵苣、水對葉蓮

【來源】為玄參科婆婆納屬植物水苦蕒VeronicaanagalisaquaticaL.和芒種草V.undulataWall.,以帶蟲癭果的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有蟲癭果的全草,洗凈,切碎,曬幹或鮮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用於咽喉腫痛,肺結核咯血,風濕疼痛,月經不調,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跌打損傷。外用治骨折、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水苦蕒《*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ShuǐKǔMǎi

【別名】半邊山,謝婆菜(《本草圖經》),水萵苣,水菠菜(《救荒本草》),大仙桃草(《南京民間藥草》),水仙桃草(《貴州民間方藥集》),仙桃草、鴨兒草、蟲蟲草(《四川中藥誌》),仙人對座草(《中國藥植圖鑒》),水對葉蓮、水澤蘭(《貴州草藥》),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窩窩、芒種草、二代草(《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水苦蕒的全草。春、夏采收。

【原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體無毛,或於花柄及苞片上稍有細小腺狀毛。莖直立,高25~90厘米,富肉質,中空,有時基部略傾斜。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4~7厘米,寬8~15毫米,先端圓鈍或尖銳,全緣或具波狀齒,基部呈耳廓狀微抱莖上;無柄。總狀花序腋生,長5~15厘米;苞片橢圓形,細小,互生;花有柄;花萼4裂,裂片狹長橢圓形,先端鈍;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具淡紫色的線條;雄蕊2,突出;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1枚,柱頭頭狀。蒴果近圓形,先端微凹,長度略大於寬度,常有小蟲寄生,寄生後果實常膨大成圓球形。果實內藏多數細小的種子,長圓形,扁平;無毛。花期4~6月。

本植物的根(水苦蕒根)、果實或帶有蟲癭的果實(水苦蕒果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長於水田或溪邊。分布河北、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

苦,涼。

①《救荒本草》:"葉:味微苦,性寒。"

②《四川中藥誌》:"性寒,味苦,無毒。"

③《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化瘀。治感冒,喉痛,勞傷咳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疝氣,疔瘡,跌打損傷。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

②《四川中藥誌》:"治跌打損傷,勞傷咳血,咳嗽,虛弱及疝氣。"

③《貴州草藥》:"和血止痛,通經止血。治吐血,經閉,跌打紅腫。"

④《陜西中草藥》:"止血,止痛,活血消腫,清熱利尿,降血壓。治咯血,風濕痛,胃痛,跌打損傷,骨折,癤癰,無名腫毒,痛經,月經不調,咽喉腫痛,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沖服。外用:搗敷或研末吹喉。

【附方】

①治婦女產後感冒:水苦蕒煎水,加紅糖服。(《南京民間藥草》)

②治閉經:水仙桃草一兩,血巴木根一兩。泡酒溫服。(《貴州草藥》)

③治小兒疝氣(睡後能自行收進者):仙桃草五錢,雙腎草、八月瓜根、小茴香根各一錢。煎水,煮耮糟服。(《重慶草藥》)

④治喉蛾:水萵苣菜,陰幹,研成細末,吹入喉內。(《貴州民間方藥集》)

⑤治跌打損傷,癆傷咳嗽,腰痛,下部出汗(俗稱燒檔):仙桃草,磨粉,兌酒,每次一至二錢。(《四川中藥誌》)

⑥治癰腫、無名腫毒:水仙桃草、蒲公英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或本品配獨角蓮、生地,加雞蛋清搗如泥狀,外敷患處。(《陜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水苦蕒《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ShuǐKǔMǎi

【英文名】HerbofUndulateSpeedwell

【別名】半邊山、謝婆菜、水萵苣,水菠菜、大仙桃草、水仙桃草、仙桃草、鴨兒草、蟲蟲草、仙人對座草、水對葉蓮、水澤蘭、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窩窩、芒種草、二代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北水苦蕒有水苦蕒的帶蟲癭果實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Veronicaanagallis-aquatcaL.2.VeronicaundulataWall.

采收和儲藏:夏季果實中紅蟲未逸出前采收有蟲癭的全草,洗凈,切碎,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

1.北水苦蕒多年生(稀為一年生)草本,高10-100cm。通常無毛,有的在花序軸、花梗、花萼、蒴果上有疏腺毛。根莖斜走。莖直立,中空,富肉質,基部略假斜。葉對生;無柄,上部的葉半抱莖;葉片多為卵圓形或長卵形,少為卵狀長圓形,長2-10cm,寬13.5cm,先端鈍圓或銳尖,全緣或具波狀齒。總狀花序腑生,長於葉,多花;花梗與苞片近等長,上升與花序軸成銳角;花萼4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急尖,長約3mm;花冠淺藍色、淡紫色或白色,直徑4-5mm,筒部極短,裂片寬卵形;雄蕊2,短於花冠;子房上位,柱頭頭狀。蒴果近圓形,先端微凹,長寬近相等,常有小蟲寄生,寄生後果實膨大成圓球形。種子細小,長圓形,扁平,無毛。花期4-9月。

2.水苦蕒本種與上各在體太上極個似,惟植株稍矮。葉片有時為條狀披針形,通常葉緣有尖鋸齒;莖、花序軸、花梗、花萼和蒴果上多少有大頭針狀腺毛,花梗在果期挺直,橫叉開與花序軸幾乎成直角,因而花序寬過1cm,可達1.5cm;花柱也較短,長1-1.5m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水邊及沼地。

2.生於水邊及沼澤。

資源分布:1.分布於長江以北及西南各地。

2.分布於除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外的各地。

【化學成份】北水苦蕒全草含苯甲酸(benzoicacid),原兒茶酸(qrotocatechuicacid),咖啡酸(caffic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異阿魏酸(isoferulicacid),桃葉珊瑚甙(aucuboside),梓醇(catalpol),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tose),蔗糖(su-crose)[1],4-甲氧基高山黃芩素-7-O-D葡萄糖甙(4-methyoxys-cutellarein-7-O-D-glucosde),6-羥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glucoside),6-羥基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2]。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歸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主感冒;咽痛;勞傷咯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瘡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

2.《四川中藥誌》:治跌打損傷,勞傷咳血,咳嗽,虛弱及疝氣。

3.《貴州草藥》:和血止痛,通經止血。治吐血,經閉,跌打紅腫。

4.《陜西中草藥》:止血,止痛,活血消腫,清熱利尿,降血壓。治咯血,風濕痛,胃痛,跌打損傷,骨折,癤癰,無名腫毒,痛經,月經不調,咽喉腫痛,高血壓。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水苦蕒相關圖片

水苦蕒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水蕨  下一个:水蘭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