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GuānɡBǎnMāoYèCǎo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大葉火焰草的葉及全草。
【原形態】
大葉火焰草,又名:荷蓮豆葉景天。
一年生草本,全體有腺毛。莖斜上,分枝多,細弱,高7~25厘米。下部葉對生或4葉輪生;上部葉互生,卵形至寬卵形,長2~4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質較薄。疏圓錐狀花序頂生;花少數;花梗長4~8毫米;萼片5,矩圓形至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瓣5,白色,披針形,長3~4毫米;雄蕊10,成2輪;心皮5,略叉開。蓇葖莢果有多數細小種子。種子矩圓狀卵形,有縱紋。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石隙,或磚墻、碎石縫中。分布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誌》:"苦,平。"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咳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6~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小兒食積腹脹,潮熱,面色微黃:荷蓮豆葉景天七至八錢,獨腳金雞(瓶爾小草科陰地蕨)、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二至三錢,寒扭(薔薇科高梁泡)根三至四錢,百襇桔(大戟科算盤子)二至四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②治肺炎:荷蓮豆葉景天鮮葉搗爛絞汁服。(《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③治外傷出血:鮮荷蓮豆葉景天搗爛外敷。(《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摘錄】《*辭典》
光板貓葉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GuānɡBǎnMāoYèCǎo
【英文名】all-grassofBigleafStonecrop
【別名】大葉火焰草、石莧菜、龍鱗草、毛舌辣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大葉火焰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dumdrmarioidesHance[S.drymarioidesHancevar.genuiumHamet]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用沸水潦過,曬幹。
【原形態】大葉火焰草一年生肉質草本,高7-25cm。基部稍傾斜,上部有分枝。柔弱纖細,全株被白色腺毛。莖下部葉對生或4葉輪生,上部葉互生,質較薄,卵形至寬橢圓形,長2-4cm,寬1.4-2.5cm,先端鈍圓,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疏散圓錐狀花序,頂生,花少數,兩性;花西風長4-8mm;萼片5,深裂,長圓形至狹披針形,長2-2.5mm;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3-4mm;雄蕊10,2輪;鱗片5,寬匙形,先端有微缺至淺裂;心皮5,略叉形,與花瓣等長。蓇葖果,有多數細小種子,種子有縱紋。花期4-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40m以下低山陰濕的石上或磚墻、碎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東部、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苦;平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咳血;外傷出血;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30g;鮮品絞汁,60-9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咳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