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水蝦子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uǐXiāZǐCǎo

【別名】鴨脷草、定經草

【來源】玄參科泥花草屬植物泥花草Linderniaantipoda(L.)Alston[Ilysanthesantipoda(L.)Merr.;RuelliaantipolaL.;Bonnayaveronicaefolia(Retz)Spr.],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用於肺熱咳嗽,喉炎,蛇咬傷,扭傷。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水蝦子草《*辭典》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uǐXiāZǐCǎo

【別名】鴨脷草(《廣州植物誌》),田素馨(《泉州本草》),紫熊膽,水辣椒(《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泥花草的全草。9月采收。

【原形態】一年生禿凈草本,高10~25厘米。須根多。莖直立或披散,綠紫色,多分枝,長枝匍匐,節上生不定根。葉對生,無柄或基部漸狹而成稍抱莖的短柄;葉片矩圓披針形,長1~3厘米,寬0.5~1厘米,先端漸尖或鈍,邊緣具疏鈍齒,上面綠紫色,下面較淡。枝端開花,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花梗基部有一線狀披針形的苞片;花萼鐘形,先端5裂,裂片狹,綠色;花冠唇形,5裂,淡紫色;雄蕊4,2枚能育而不突出,花藥互貼,2枚退化;子房上位,花柱單一。蒴果線狀披針形,長1~1.5厘米,具宿存萼。種子小,多數。花期秋、冬。

【生境分布】生長於水稻田邊或低濕處。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性味】

①《四川中藥誌》:"性寒,味淡,無毒。"

②《泉州本草》:"味甘微辛,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逐瘀,消腫,解毒,利尿。治跌打損傷,癰疽疔腫,淋病。

①《四川中藥誌》:"治跌傷、扭傷和折傷。"

②《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瘀破血,通淋利小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燒灰泡酒。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跌打損傷:水蝦子草、紅酸漿草、紅牛膝、芋麻根,燒灰,泡酒服。(《四川中藥誌》)

②治破傷風抽搐:鮮水蝦子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三兩。

③治癰疽疔癤,無名腫毒:鮮水蝦子草,合酸飯粒、食鹽各少許,搗敷患處。

④治瘋狗、毒蛇咬傷:鮮水蝦子草,搗絞汁泡酒溫服,渣敷患處,每次三兩。(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水蝦子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uǐXiāZǐCǎo

【英文名】HerbofCreepingFalsepimpernel

【別名】田素馨、紫熊膽、水辣椒、定經草、羊角草、田香蕉、飛凰草、米碎草、白芽江、蟹叉草

【來源】

藥材基源:參科植物泥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antipoda(L.)Alston[Ruel-liaantipodaL.;Ilysanthesantipoda(L.)Mer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25cm。根須狀成叢。莖幼時稍直立,長大後多分枝,基部匍匐,下部節上生根,莖枝有溝紋,無毛。葉對生;無柄或基部漸狹為抱莖的短柄;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1-3cm,寬0.5-1cm,先端漸尖或鈍,邊緣具疏成總狀著生,花序長達15cm;苞片鉆形;花梗有條紋,先端彎粗;花萼鐘狀,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具短硬毛;花冠紫色、紫白色或白色,長約1cm,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枚能育而不突出,花藥互貼,2枚退化;子房上位花柱細,柱頭扁平,片狀。蒴果圓柱形,先端漸尖,長為宿萼的2倍或更多。種子為不規則三棱狀卵形,褐色,有網狀孔紋。花、果期春季至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水田邊及潮濕的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腫。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泄瀉;熱淋;目赤腫痛;癰疽疔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或泡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誌》:治跌傷、扭傷和折傷。

2.《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瘀破血,通淋利小便。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水蝦子草相關圖片

水蝦子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水蝦草根  下一个:水仙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