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WǔJiāYè
【別名】五加蕻(《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五加、無梗五加或刺五加等的葉。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五加皮"條。
【功能主治】
①《日華子本草》:"治皮膚風,可作蔬菜食。"
②《生草藥性備要》:"敷跌打,消腫痛。"
【摘錄】《*辭典》
五加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WǔJiāYè
【英文名】LeafofSessileflowerAcanthopanax
【別名】五加蕻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和無梗五加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W.SmithA.sessiliflorus(Rupr.erMaxim.)Seem.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
灌木,有時蔓生狀,高2-3m。枝灰棕以,無刺或在葉柄基部單生扁平的刺。葉為掌狀復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長3-8cm,常有細刺;小葉5,稀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3-8cm,寬1-3.5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或沿脈上疏生剛毛,下面脈腋間有淡棕色簇毛,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腋生或單生於短枝頂端,直徑約2cm;總花梗長1-2cm;花梗長6-10mm;萼5齒裂;花黃綠色,花瓣5,長圓狀卵形,先端尖,開放時反鄭;雄蕊5,花絲細長;子房2室,花柱2,分離或基部合生,柱頭圓狀狀。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直徑5-6mm,成熟時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種子2粒,細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縱裂紋,枝無刺或疏生粗壯刺,平直或彎曲。掌狀復葉;柄長3-10cm,無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葉3-5,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稀為橢圓形,長8-18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邊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以,下面淺綠色,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數個至10個頭狀藥序組成圓錐花序,總花梗長5-30mm,必生短柔毛;萼綠色,密生白色絨毛,具5小齒;花深紫色或近於黑褐以,花瓣5,放形,長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後毛脫落;雄蕊5,長於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僅柱頭裂片離生。核果漿果狀,卵橢圓形,成熟時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化學成份】無梗五加的葉含強心甙0.228%,揮發油0.1%還有皂甙。刺五加的葉含多種刺木骨甙(Eleuthe-rosides)。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主皮膚風濕;跌打腫痛;疝痛;丹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皮膚風,可作蔬菜食。
2.《生草藥性備要》:敷跌打,消腫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