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青黛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QīnɡDài

【英文名】INDIGONATURALIS

【別名】靛、靛花、靛沫、藍靛

【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葉或莖葉經加工制得的幹燥粉末或團塊。

【性狀】本品為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搓撚即成細末。微有草腥氣,味淡。

【鑒別】

(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發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產生氣泡並顯棕紅色或黃棕色。

(3)取本品50mg,加氯仿5ml充分攪拌,濾過,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和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和淺紫紅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靛藍對照品20m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緩緩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輕輕攪勻,置80℃水浴中磺化1小時,隨時攪拌,取出,冷卻。將溶液緩緩移入盛有適量水的200ml量瓶中,用水洗滌容器及殘渣,洗液並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靛藍10μg)。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和5.0ml,分別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照分光亮度法(附錄ⅤB),在61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測定法取本品細粉約0.4g,精密稱定,照對照品溶液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置錐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續濾液5ml”,置50ml或100ml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間)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在61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靛藍的重量(μg),計算,即得。

本品含靛藍(C16H10N2O2)不得少於2.0%。

【性味】鹹,寒。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

【用法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貯藏】置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青黛《*辭典》

【出處】《藥性錄》

【拼音名】QīnɡDài

【別名】靛花(《簡便單方》),青蛤粉(《綱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藍露,澱花(《手板發蒙》),靛沫花(《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馬藍、豆科植物木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藍葉中的幹燥色素。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木藍"、"板藍根"、"藍實"各條。

【制法】夏、秋采收莖葉,置缸內,用清水浸2~3晝夜,至葉爛脫枝時,撈去枝條,每10斤葉加入石灰1斤,充分攪拌。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面泡沫,曬幹,即為青黛,質量最好。當泡沫減少時,可沈澱2~3小時,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將沈澱物篩去碎渣,再行攪拌,又可產生泡沫。將泡沫撈出曬幹,仍為青黛,但質量較次。

【性狀】

本品為極細的粉末,灰藍色或深藍色,質輕,易飛揚,可粘手粘紙。具草腥氣,味微酸。以體輕、粉細,能浮於水面,燃燒時生紫紅色火焰者為佳。如質重堅實,呈團塊狀,有白色小點,置水中有顆粒狀下沈者品質為次。

主產於福建、雲南、江蘇、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產。福建所產的品質最佳,稱建青黛。

【藥理作用】青黛(木藍)醇浸液(0.5克/毫升)在體外對炭疽桿菌、肺炎桿菌、誌賀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金黃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亦有報告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葡萄球菌和結核桿菌等無抑制作用;可能因藥物提取方法不同之故。

【炮制】青黛:揀去雜質,過羅。飛青黛:篩去雜質,置乳缽內,加適量清水,混和研細,復註入清水,輕輕攪動,使細粉懸浮,傾入另一容器中,待沈澱後,倒去清水,然後將沈澱之粉末,傾倒於鋪上白紙的篩內,曬幹,研細。

【性味】

鹹,寒。

①《藥性論》:"味甘,平。"

②《開寶本草》:"味鹹,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辛鹹。"

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

入肝、肺、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脾二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肝。"

③《本草便讀》:"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治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

①《藥性論》:"解小兒疳熱、消瘦,殺蟲。"

②《本草拾遺》:"解毒。小兒丹熱,和水服之。"

③《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天行頭痛寒熱,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④《本草蒙筌》:"瀉肝,止暴註,消上膈痰火,驅時疫頭痛,斂傷寒亦斑,水調服之。"

⑤《綱目》:"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

⑥《本草述》:"治中風、頭風、脅痛、瘈疭、顫振、眩暈、咳嗽、久嗽、嘔吐、舌衄、咳嗽血,頹疝。"

⑦《本經逢原》:"治溫毒發斑及產後熱痢下重。"

⑧《要藥分劑》:"除熱解毒,兼能涼血。"

⑨《嶺南采藥錄》:"可塗瘡及痄腮。又治眼熱有膜及吐血,內服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幹撒或調敷。

【註意】《本草從新》:"中寒者勿使。"

【附方】

①治傷寒赤斑:青黛二錢。水研服。(《類證活人書》)

②治妊娠傷寒,熱郁陽明,熱極而發紫黑斑,脈洪數者,若不急治,胎殞在即:真青黛錢半,鮮生地二兩(搗汁),生石膏八錢,升麻六分,黃芩二錢,焦梔子三錢,蔥頭三枚。水煎服。(《重訂通俗傷寒論》青黛石膏湯)

③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錢,新水調下。(《端效方》青金散)

④治咯血:青黛一錢,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黃明蠟煎黃色,取出研細)。上二件再同研勻,卻以所煎蠟少許,熔開和之,捏作錢大餅子。每服,用幹柿一個,中破開,入藥一餅,合定,以濕紙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經》聖餅子)

⑤治咳嗽吐痰,面鼻發紅者:青黛(水飛極細,曬幹再研用)四錢,蛤粉三錢。二味煉蜜為丸,如指頭大。臨臥噙三丸。(《醫學從眾錄》青黛蛤粉丸)

⑥治肺經咳嗽有熱痰者:青黛、海石、瓜蔞仁、川貝母。(《癥因脈治》青黛海石丸)

⑦治小兒驚癇: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編》)

⑧治產後發狂:四物湯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⑨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則成熱:青黛,以姜汁入湯調服。(《醫學正傳》)

⑩治口舌生瘡:青黛一錢,細辛一分,黃柏一分(銼),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貼於瘡上。有涎即吐之。(《聖惠方》)

⑾治一切熱毒,膿窩瘡:青黛一兩,寒水石一兩(煆過,蘇為度)。上為細末,用香油調搽。(《普濟方》青金散)

⑿治天泡瘡:青黛適量,鮮絲瓜葉搗汁調敷患處。加少許菜油調和亦可。(《驗方選集》)

⒀治小兒濕癬浸淫瘡:白膠香二兩(研),蛤粉半兩,青黛二錢半。上研勻為細末,幹摻瘡上。(《田氏保嬰集》青金散)

⒁治瘰癧未穿:靛花、馬齒莧同搗,日日塗敷。(《簡便單方》)

⒂治耳疳出汁:青黛、黃柏末。幹搽。(《談埜翁試驗方》)

⒃治爛弦風眼:青黛、黃連。泡湯日洗。(《明目經驗方》)

⒄治諸毒蟲傷:青黛、雄黃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錢。(《古今錄驗方》)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青黛,解毒除熱,固其所長,古方多有用之於諸血證者,使非血分實熱,而病生於陰虛內熱,陽無所附,火氣因虛上炎,發為吐衄咯唾等證,用之非宜。血得寒則凝,凝則寒熱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②《本經逢原》:"青黛,瀉肝膽,散郁火,治溫毒發斑及產後熱痢下重,《千金》藍青丸用之,天行寒熱頭痛,水研服之。與藍同類,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於藍。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蟲之力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效。"

③《本草求真》:"青黛,大瀉肝經實火及散肝經火郁。故凡小兒風熱驚癇,疳毒,丹熱癰瘡,蛇犬等毒,金瘡血出,噎膈蠱食,並天行頭痛,瘟疫熱毒,發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癥,或應作丸為衣。或用為末幹摻,或用水調敷,或入湯同服,或作餅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風郁燥結之義。"

【臨床應用】治療鼻衄:用鼻鉗擴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後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壓迫出血點。上藥時,應囑患者暫停吸氣,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療20例,13例用藥1次、4例用藥2次、2例用藥3次(另加針刺),鼻衄停止;1例無效。

【摘錄】《*辭典》

青黛《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藥性論》。

【拼音名】QīnɡDài

【英文名】NaturalIndigo,CommonBaphicacanthusRhizomeandRoot

【別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藍露、澱花、靛沫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應酬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豆科植物木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葉經加工制得的幹燥粉末或團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GoldfussiacusiaNees;Strobilanthescusia(Nees)O.Kuntze]2.PolygonumtinctoriumAit.3.IndigoferatinctoriaL.4.IsatisindigoticaFor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莖葉,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葉腐爛、莖脫皮時,將莖枝撈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石灰8-10kg),充分攪拌,至浸液由深綠色轉為紫紅色時,撈出液面泡沫,於烈日下曬幹,即得。

【原形態】

1.馬藍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幹時莖葉呈藍色或黑綠色。根莖粗壯,斷面呈藍色。地上莖基部稍木質化,略帶方形,稍分枝,節膨大,幼時被褐色微毛。葉對生;葉柄長1-4cm;葉片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5cm,寬4-8cm;先端急尖,微鈍頭,基部漸狹細,邊緣有淺鋸齒或波狀齒或全緣,上面無毛,有稠密狹細的鐘乳線條,下面幼時脈上稍生褐色微軟毛,側脈5-6對。花無梗,成疏生的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葉狀,狹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條形,長1-1.4cm,通常一片較大,呈匙形,無毛;花冠漏鬥狀,淡紫色,長4.5-5.5cm,5裂近相等,長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強,花粉橢圓形,有帶條,帶條上具兩條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蒴果為稍狹的匙形,長1.5-2cm。種子4顆,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2.蓼藍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莖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無毛,具明顯的節。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基部有鞘狀膜質托葉,淡褐色,先端截形,邊緣長睫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5-5.5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有緣毛,幹後兩面均藍綠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緊密;苞片鐘形,近革質,有睫毛;花小,紅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紅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頭3叉。瘦果橢圓狀三棱形或兩凸形,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

3.木藍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莖直立,小枝被銀白色短毛。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長2.5-5cm,小葉對生;托葉小,錐形;小葉9-13,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cm,寬0.5-1.5cm,先端鈍圓,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丁字毛,葉幹時常帶藍色。總狀花序疏松,通常腋生,遠較葉為短,有花約20朵;萼鐘形,被銀白色毛,上部5齒裂;花冠蝶形,紅黃色,長約4mm,旗瓣寬卵形至長圓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圓形,微與龍骨瓣相連,龍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兩體;子房無柄,花柱短,內彎,柱頭頭狀。莢果線狀圓柱形,直或稍彎,長約2cm,棕黑色,無毛。種子長圓形狀圓柱形,直或稍彎,長約2cm,棕黑色,無毛。種子長圓形,5-12顆,種子長約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4.蓼藍:(靛青葉、藍靛葉、靛葉)一年本草、高50-80cm,莖直立,單一分枝,有棱和明顯的節,帶紅紫色,幾無毛。單葉互生,有柄;托葉鞘圓筒狀,具長睫毛;葉片卵形至寬橢圓形,長3-8cm,寬2-5cm,先端圓鈍,基部近圓形或平截,全綠,無毛或沿脈補短毛,藍綠色,幹後變暗藍色。夏季開淡紅色小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質,具纖毛,花被5;卵形;、雄蕊6-8個,短天花被。瘦果寬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澤,包於宿存的膜質花被內。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山地、林緣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2.野生於曠野或水溝邊。多為栽培或為半野生狀態。

3.野生於山坡草叢中,南方各地時有栽培。

資源分布:1.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布於遼寧、河北、陜西、山東等地。現東北至廣東均有野生或少有種植。

3.分布於華東及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為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搓撚即成細末。薇有草腥氣,味淡。

【化學成份】

從馬藍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紅(isdirubin),靛藍(indigo),異靛藍(isoindigo)[1,2]。

從蓼藍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紅,靛藍,N-苯基-2-荼胺(N-phenyl-2-naphthylam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蟲漆蠟醇(lac-cerol)[1],靛甙(indican),松藍甙(isatan)B,色氨酮(tryptan-thren),青黛酮(qigdainone)[3]。

從木藍制得的青黛中分昨:靛玉紅[4]。

從菘藍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紅,靛藍,色氨酮,青黛酮,靛紅(isatin),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5]。

【藥理作用】

1.抗腫瘤:青黛成分靛玉紅200mg/kg腹腔註射或皮下註射,連續7天,對大鼠癌W256實體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紅50mg/kg灌胃,連續10天,對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紅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細胞急驟減少,電鏡觀察有大量變性壞死細胞,而且均屬幼稚粒細胞,都是以腫脹、溶解性壞死方式時進行的,細胞質、細胞核都有明顯破壞。靛玉紅200mg/kg腹腔註射連續3-5天,對(3H-TdR)摻入大鼠W256瘤組織脫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摻入瘤組織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摻入瘤組織的蛋白質。體外試驗,靛玉紅在低於3×10(-6)mol/L濃度,對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摻入癌細胞,而對再生肝細胞抑制作用很小,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L1210)細胞的核酸和蛋白質合成均無影響。靛玉紅4μg/ml濃度對TdR摻入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粒)細胞有抑制作用,對急粒TdR的摻入抑制更強,說明靛玉紅對DNA合成更活躍的增殖細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殺滅作用,但對TdR摻入幼稚淋巴細胞無抑制作用。

2.對白血病細胞的作用:藥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紅有破壞白血病細胞的作用。從超微結構形態來看,在靛玉紅作用下,變性壞死的細胞多呈腫脹、溶解性壞死。實驗中發現靛玉紅能增強動物的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能力。單核巨噬系統在機體免疫反應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紅的抗癌作用可能與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有關。

3.抑菌作用:色胺酮經抗真菌試驗,為抗皮膚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對羊毛狀小孢子菌、斷發癬、石膏樣小孢子菌、紫色癬菌、石膏樣癬菌、紅色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濃度為5μg/ml。

【毒性】

1.急性毒性:小鼠一次灌胃靛藍32g/kg,靛玉紅25g/kg,均不引起動物死亡,而靛藍和靛玉紅一次腹腔註射的LD50分別為2.20±0.23g/kg和1.11±0.14g/kg。小鼠腹腔註射的LD50為1.1-2.0g/kg。小鼠灌胃5g/kg,連續5天,觀察1周,結果未見動物發生死亡和出現明顯毒性反應。

2.亞急性毒性:大鼠灌胃靛玉紅每日500g/kg,連續一個月未見體重、血象;骨髓象、肝功能、心電圖改變。毒性:靛玉紅腹腔註射對小鼠的LD50為1310±140mg/kg。靛玉紅200mg/kg灌胃,連續1個月,可使大鼠肝細胞腫脹變性,核及核仁肥大,灌胃給藥連續6個月,肝細胞出現腫脹、溶解性環死及萎縮變性。長時間給藥,對小鼠、大鼠、豚鼠正常造血細胞生成均無明顯影響。給犬分別灌胃靛玉紅20、100、200mg/kg,連續6個月,結果小劑量組的食欲和生長情況與對照組相似,而大、中劑量組服藥後動物出現食欲減少、腹瀉、便血以及SGPT升高和竈性肝細胞壞死等反應。但3個劑量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見明顯抑制,對腎功能、心電圖也無影響。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發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產生氣泡並顯棕紅色或黃棕色。

(3)薄層色譜取本品50mg,加氯仿5ml充分攪拌,濾過,作供試液。另取靛藍及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來苯-氯仿-丙酮(5:4:1)展開,取出,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

1.青黛:揀去雜質,過羅。

2.飛青黛:篩去雜質,置乳缽內,加適量清水,混和研細,復註入清水,輕輕攪動,使細粉懸浮,傾入另一容器中,待沈澱後,倒去清水,然後將沈澱之粉末,傾倒於鋪上白紙的篩內,曬幹,研細。

【性味】味鹹;性寒

【歸經】歸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主溫病熱毒斑疹;血熱吐血;衄血;咯血;肝熱驚癇;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腫痛;丹毒;痄;瘡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5-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幹撒或調敷。

【註意】《本草從新》:中寒者勿使。

【各家論述】

1.《藥性論》:解小兒疳熱、消瘦,殺蟲。

2.《本草拾遺》:解毒。小兒丹熱,和水服之。

3.《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厥發熱,天行頭痛寒熱,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瀉肝,止暴註,消膈上痰水,驅時疫頭痛,斂傷寒赤斑,水調服之。

5.《本草綱目》: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

6.《本草述》:治中風、頭風、脅痛、瘛、顫振、眩暈、咳嗽、久嗽、嘔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7.《本經逢原》:治溫毒發斑及產後熱痢下重。

8.《要藥分劑》:除熱解毒,兼能涼血。

9.《嶺南采藥錄》:可塗瘡及痄腮。又治眼熱有膜及吐血,內服之。

10.《開寶本草》: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並廬陵、南康等染澱,亦堪敷熱惡腫、蛇虺螫毒。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1.《本草衍義》:青黛,乃藍為之。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滿生濕瘡,狀如馬瓜瘡,他處並無,熱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面微腫,醫作惡瘡治,用鰻魚、松脂、黃丹之類。藥塗上,瘡愈熱,痛愈甚。治不對,故如此。問之,此人嗜酒,貪啖,喜魚蟹發風等物。急令用溫水洗,拭去膏藥。尋以馬齒莧四兩,爛研細;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瘡上,即時熱減,痛癢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熱,每塗藥,得一時久,藥已幹燥,又再塗新濕藥。凡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問曰:此瘡何緣至此?曰:中、下焦蓄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癰內痔。仍常須禁酒及發風物。然不能禁酒,後果然患內痔。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青黛相關圖片

青黛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青刺尖  下一个:青麩楊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