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HéBāoHuā
【別名】賴桐花、貞桐花(《南方草木狀》),百日紅(《洛陽花木記》),洋海棠(《植物名實圖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狀元紅(《廣州植物誌》),抽須紅(《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龍穿花、香盞花、香帶花、香鬥花(《四川中藥誌》),龍船花(《廣西中藥誌》),真珠花(《閩東本草》),紅龍船花(《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花朵。6~7月花開時采收,曬幹。
【原形態】
赪桐(《南方草木狀》),又名:朱桐、紅池木、紅蟲木、大將軍、真珠梧桐。
落葉灌木,高1~3米,莖上密被細柔毛。單葉對生,廣卵圓形,長可達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邊緣有鋸齒;上面深綠,疏被短毛,下面密被小圓形鱗片。疏松聚傘花序,並形成圓錐花序,頂生;小花梗長約1.5厘米;苞片絲狀,被短毛;花萼紅色,5深裂,裂片長披針形;花冠鮮紅色,筒部長;雄蕊4,插生於花冠筒之上,伸出;雌蕊1,長為雄蕊的2倍,先端2裂,花柱細長,子房為不完全的4室,胚珠4枚。核果包於萼筒內,球形或倒卵形,果皮具汁,裂為2或4個小堅果。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四川中藥誌》:"性溫,味甘,無毒。"
【功能主治】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搗汁搽土痣。"
②《四川中藥誌》:"補血。治帶癥,痔瘡,疝氣,失眠。"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兩。外用:搗汁塗。
【附方】
①治痔瘡:荷苞花或根燉豬大腸服。
②治血痔:荷苞花配天鵝蛋燉豬大腸服。
③治疝氣及失眠:荷苞花或根研粉兌甜酒服。(選方出《四川中藥誌》)
【摘錄】《*辭典》
荷苞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HéBāoHuā
【英文名】FlowerofJapaneseGlorybower
【別名】赪桐花、貞桐花、合包花、抽須紅、龍穿花、香盞花、香袋花、香鬥花、龍船花、真珠花、紅龍船花、珍珠花、珍珠梧桐、大葉紅花倒水蓮、木通蓮、賓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umjaponicum(Thunb.)Sweet
采收和儲藏:6-7月花開時采收,曬幹。
【原形態】灌木,高1-4m。小枝四棱形,嫩時有絨毛,枝內髓堅實,幹後不中空。單葉對生;葉柄長1-15cm,有黃褐色短柔毛;葉片圓心形或寬卵形,長8-35cm,寬6-40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疏短尖齒,表面有疏伏毛,葉脈基部具較密的銹褐色短柔毛,背面密被銹黃色盾形腺體。二歧聚傘花序組成大雨開展的頂生圓錐花序,長15-34cm,寬13-35cm;苞片寬卵形、倒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小苞片線形;花萼紅色,外面散生盾形腺體,長1-1.5cm,深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3mm;花冠紅色,稀為白色,花冠管長1.7-2.2cm,先端5裂,長1-1.5cm;雄蕊4,長約為花冠管的3倍,與花柱同伸於花冠外;子房4室,柱頭2淺裂。果實近球形,直徑7-10mm,熟時藍紫色。宿萼外折,星狀。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溪邊、山谷或疏林中、庭園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蘇、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甘;平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安神;止血。主心悸失眠;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汁塗。
【附方】①治痔瘡:荷苞花或根燉豬大腸服。②治血痔:荷苞花配天鵝蛋燉豬大腸服。③治疝氣及失眠:荷苞花或根研粉兌甜酒服。(選方均出《四川中藥誌》)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搗汁搽土痣。
2.《四川中藥誌》:補血,治帶癥,痔瘡,疝氣,失眠。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