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小鬼釵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XiáoGuǐChāi

【別名】鹿角草、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針草、鬼疙針、刺針草、細葉鬼針草、細葉刺針草、小刺叉。鍋叉草、一包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paruifloraWilld.

采收和儲藏:夏、秋間采收,鮮用或切段幹用。

【原形態】小花鬼針草一年生草本,高20-90cm。莖下部圓柱形,有條紋,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3cm,背面微凸或扁平,腹面有溝槽,槽內及緣有疏柔毛;葉片長6-10cm,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1次分裂深達中肋,裂片再次羽狀分裂,小裂片具1-2個粗齒或再作第三回羽裂,最後一次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梢向上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無毛或沿葉脈被稀疏柔毛,上部葉互生,二回或一回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具長梗;總苞筒狀,基部被柔毛,外層苞片4-5枚,線狀披針形,邊緣被疏柔毛,內層苞片常僅1枚,托片狀;托片邊緣透明;無舌狀花;盤花兩性,6-12朵,花冠筒狀,冠桅4齒裂。瘦果線形,略具4棱,長13-16cm,兩端漸狹,有小剛毛,頂端芒刺2枚,有倒刺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荒地、林下及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

【性狀】

性狀鑒別全長30-50cm,莖下部圓柱形,有縱條紋,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表面暗褐色。單葉對生,完整葉展平後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小葉片條狀披針形,葉緣全緣稍向上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稀疏柔毛;上部葉互生,二回至一回羽裂。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花黃棕色。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切微延長,外被角質層。皮層數列薄壁細胞,在四棱處為厚角組織。韌皮纖維束分布於韌皮部外,斷續成環狀,韌皮部狹窄。維管束多達30個;射線薄壁細胞排列整齊;髓部寬廣,髓細胞中多見草酸鈣方晶和澱粉粒。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平,外被角質層;柵欄組織1列,細胞長圓柱形,海綿組織較厚,細胞間隙較大,細胞形狀不規則。主脈維管束外韌型。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6-羥基香豆精(6-hydroxy-coumarin),7-羥基-6-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6-methoxy-coumarin),齊墩果烯(0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柚皮蕓香甙(nariratin),蘆丁(rutin),5,7,2′,5′-四羥基黃酮(5,72′,5′-tetrahydroxyflavone),酸棗仁甾醇-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1→3)-α-L-去氧塔洛糖基(1→2)-α-1-L-阿拉伯糖基]

【藥理作用】對消化系統作用:小鬼杈註射液40g/kg皮下註射,對大鼠、豚鼠幽門結紮性潰瘍有顯著抑制作用,45g/kg皮下註射,也顯著減少小鼠應激性胃潰瘍面積;小鬼叉46g/kg還顯著抑制小鼠利血平性潰瘍發生。小鬼叉40g/kg、20g/kg皮下註射,均明顯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小鬼叉對離體豚鼠胃肌條收縮無影響;但靜脈註射40g/kg,於給藥後5-l5分鐘就完全抑制在體雞胃的運動,直至2小時不恢復。小鬼叉腹腔註射45g/kg,顯著抑制小鼠腸道炭末推進。

【毒性】小鼠腹腔註射小鬼釵註射液的半數致死量為173g/kg,可信限區間為170.2-175.8g/kg。體外無溶血作用。對家兔角膜無刺激性癥狀。家兔股四頭肌刺激實驗中,局部組織有充血現象。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小便澀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癰疽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小鬼釵相關圖片

小鬼釵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小貫眾  下一个:小果金花茶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